“学霸”成于自身也成于家庭
黄静影
高考“学霸”又霸屏了。
近日,各地陆续公布2019年高考成绩及控制分数线,高考状元及高分“学霸”备受人们的关注,新闻媒体更是乐此不疲地挖掘他们背后的故事。
安徽考生王恒杰,因为高考后跪谢母亲而红遍网络,今年高考成绩为635分,超出所在省理科一本线139分。有人问其母亲是怎样教育出这样优秀的孩子时,她说:“平常跟儿子就像朋友一样相处,儿子有什么都愿意和我分享,我也很尊重他的想法。”
广西南宁考生杨晨煜,以730分的高分成绩引来全国瞩目,而他的母亲在接受采访时称,自己为孩子做的最重要的事,是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并认为家长要自律,不能只顾玩手机而把孩子晾在一边。
湖北考生王希来,高考考了675分,但让他上微博热搜的并不是分数,而是在他读高三时帮他代练游戏“保级”的妈妈。
不难发现,这些“学霸”成功的背后,除了自身努力之外,还都有一个沟通顺畅、亲子关系融洽的家庭,这与网上热传的“不做作业母慈子孝,一做作业鸡飞狗跳”现象形成鲜明对比。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人之常情。很多父母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在孩子没出世时就为争学区房、进名校挤破脑袋,上了学之后更不吝重金让孩子上各种培训班,甚至有人为让孩子考上理想艺术院校,豪掷25万元报名艺术培训班,最终无功而返怒告培训机构。确实,当今社会有很多让父母焦虑的因素,但是回到教育的原点,我们应该明白家庭才是第一课堂,生活习惯、交际能力、学习方法等陪伴孩子一生的基本能力都生根于家庭,发芽于父母的精心培养。
尽管随着社会发展进步,分数高低已不是评判考生成败的唯一标准,但王恒杰、杨晨煜、王希来这样的“学霸”,依旧是很多父母培养孩子的对标标准。其实在拿孩子对标“学霸”之前,父母更应该做的是对标“学霸”的父母,看看自己是不是做到了放下手机、停止搓麻,有没有以身作则,花时间精力通过交流走进孩子的内心,成为能够分享孩子喜怒哀乐的父母。
我们不需要所有孩子都成为“学霸”,但希望所有父母都学习这些“学霸”的父母。让孩子们在健康融洽的家庭环境中成长为人格健全的人,应是家庭教育的第一要务,更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关键所在。
新闻推荐
因病出生即被遗弃,今年高考分数超理科一本线61分 励志女生欲学医回报社会
潘娟参加高招咨询会。因出生时患有先天性唇腭裂,潘娟(化名)出生当天就被遗弃在安庆市三城寺门口。2岁时,她被人收养。由于家...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