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锦绣山河一园收”,中国绿色实践的一扇窗
“川渊深而鱼鳖归之,山林茂而禽兽归之”——世园会山西园荀子塑像前雕刻的一句话,体现出古人对于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生态文化的推崇,而这何尝不是今人着力生态保护的愿景?
6月6日,北京世园会迎来中国国家馆日,约950名各界代表出席中国国家馆日仪式,欣赏中国馆的建筑之美、锦绣园艺,感受中国源远流长的生态文化。作为北京世园会的网红场馆,中国馆目前已吸引136万人次观众前来参观“打卡”,有游客在参观后感慨:它不只是园林盆景展,更像是一个博物馆、科技馆。
原生态的人字支撑屋顶造型,故宫琉璃瓦色的屋面,“四水归堂”的唯美水院,先进的地道风技术、雨水收集系统和上千块太阳能光伏板……以园艺为原点,展现多领域的优秀成果,这不仅是中国馆的设计哲学,也彰显出世园会的办会理念。
从安徽展区的银缕梅盆景,到广西的金花茶、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的彩色马蹄莲,世园会上的中国馆巧妙地将锦绣山河收于一园、一馆之中,既是广袤中华大地上园艺精粹的汇聚和集纳,同时又以园艺为媒,彰显出不同省份和地区在建筑、科技、人文等多领域的特色与成就。调控花期的传统煻花技艺,马头琴雕塑、野花遍地的“草原”、胡杨木,东北稻穗营造出的“中华大粮仓”,展示花卉产业富民成果的插花花艺作品……在世园会中国馆里,步步有美景,处处有生机,让生态文明可见可感,这正是中国馆的圈粉秘笈。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从千百年前国人对草木寄予诗情画意、追求山水田园间的惬意生活,到今天,我们一直对绿色生活充满向往。中国馆内就地取材营造的自然景观,会呼吸的场馆建筑与自然山水相融,在低能耗中提供清新舒适的观赏体验——这些现代科技的加持,让人们看到了绿色生活的更多可能。
“绿水金山就是金山银山”“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多年来,中国为持续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美丽中国而不懈努力。世园会中国馆恰好为参观者呈现了从古至今中国人的生态环保轨迹,梳理了近几十年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得失,以浸入式的参观体验,让生态文明更加深入人心。无论是《诗经》中的植物及其标本、以蓝色永生苔藓及动态光影呈现的《千里江山图》、绮丽影像《十八学士图》和圆明园盛景,还是浙江鲁家村、河北塞罕坝、吉林长白山的生态建设成果,参观者的驻足品味、由衷赞叹、拍照留影,无不洋溢着满满的自豪。
世园会中国国家馆日是中国绿色实践的一扇窗口,不仅让世界看到中国对绿色生活和环保的高度重视,而且表达了中国希望同各国一起共享美丽生活、建设绿色家园的愿望。
今年2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通过卫星观察得知,与20年前相比,世界变得越来越绿了。而从2000年到2017年全球新增的绿化面积中,有约四分之一来自中国,贡献比例居首。这是中国在国内发展中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的成绩单,而在促进全球气候治理、加速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等一系列全球环境事务中,中国同样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智慧与中国经验的基础上,共建生态宜居绿色生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有十足的诚意和决心。
“川渊深而鱼鳖归之,山林茂而禽兽归之”——世园会山西园荀子塑像前雕刻的一句话,体现出古人对于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生态文化的推崇,而这何尝不是今人着力生态保护的愿景?
新闻推荐
记者日前从省商务厅了解到,今年1月到4月,安徽省实际使用外资58.5亿美元,同比增长4.5%。制造业保持较高增速,累计实际吸收外资...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