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今日安徽> 正文

芒种:为美好生活而忙碌

东营日报 2019-06-06 16:55 大字

瓜熟蒂落,花飞成泥。芒种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表示仲夏时节的正式开始。

《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芒种的“芒”字,是指麦类等有芒植物的收获,芒种的“种”字,是指谷黍类作物播种的节令。“芒种”二字谐音,表明一切作物都在“忙种”了。所以,“芒种”也称为“忙种”。芒种一词最早出于《周礼》“泽草所生,种之芒种。”东汉郑玄的解释是,“泽草之所生,其地可种芒种,芒种,稻麦也。”

“芒种”的到来预示着农民开始了忙碌的田间生活,麦子到此时始熟,田野里开始弥漫新麦的清香。水稻过此时则不可种,稻田一片新绿。田间地头开始忙着抢收和抢种,待时而动。

螳螂生,鹃始鸣

《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中提到芒种有三候:螳螂生;鹃始鸣;反舌无声。一候螳螂生:“蝉响螳螂急,鱼深翡翠闲”,都是夏天美好景象。螳螂于深秋生子于林间,一壳百子,此时破壳而出。二候鹃始鸣:鹃即伯劳,“伯劳以五月鸣,其声鹃鹃然”,以声命名。《诗经》有“七月鸣鹃”,周七月即夏五月。三候反舌无声:“反舌”指的是能学各种鸟叫的反舌鸟和一些雀鸟从这个时节开始都不再发声鸣叫。

煮青梅,送花神

芒种时节有煮梅的习俗,这一习俗历史悠久,早在夏朝便已经有了,三国时“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更是人尽皆知。

由于梅子味道酸涩,很难直接食用,必须要进行加工,便有了煮梅。煮梅的方法很多,有用糖与梅子一同煮或用糖与晒干的青梅混拌均匀,使梅汁浸出,也有用盐与梅子一同煮或用盐与晒干的青梅混拌均匀,使梅汁浸出。北方产的乌梅很有名气,将其与甘草、山楂、冰糖一同煮,便制成了消夏佳品——— 酸梅汤,冰镇后再饮,则其味更绝。

农历二月十二是花朝节,那时人们要迎花神。而到了五月,百花大部分已经凋残、零落。根据古时的说法,芒种节过后,群芳摇落,花神就要退位,人世间便要隆重地为她饯行,以示感激。送花神既传达出人们对花神的感激之情,也表达了来年再次相会的美好愿望。

有些地方还有安苗、打泥巴的习俗。比如安徽南部一带,每到芒种时节,人们种完了水稻,为祈求秋天有个好收成,便举行安苗祭祀活动。家家户户都用新麦面蒸发糕,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状,然后把蔬菜汁浇在上面染色,作供品祈求五谷丰登、村民平安。

贵州东南部一带的侗族青年男女,每年芒种前后都要举办打泥巴仗节。芒种这天,青年男女在田间集体插秧,边插秧边打闹,互扔泥巴。活动结束后还要检查战果,谁的身上泥巴最多,谁就是最受欢迎的人。

麦饭美,菱歌长

芒种,就是在收获与播种间快速成长的时节。关于这个时节的诗句,也多反映出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状态。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这是宋代陆游描绘的农忙图景。不禁让人联想:炎炎烈日下,人们在田地里插秧劳作,耳边不时传来采菱之歌的场景。南宋诗人杨万里,也曾用自己平白朴实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农家总动员一起在田里插秧的景象。首联“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便直接写出了全家老少齐上阵的和谐氛围和忙碌景象。

芒种时节,是收麦、插秧的时节。它是一个收获和播种并至的时节。不忘播种,勤于耕耘,才会有收获。夏日来了,愿你不畏炎暑,收获美好,播种希望。

记者 牛盼盼 整理

新闻推荐

安徽:322万吨仓容和200亿元确保“粮出手、钱到手”

据新华社合肥6月5日电(记者姜刚)已审批委托收储库点412个,有效空仓容322万吨;准备收购资金200亿元,核定120户企业粮食贷款额度...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