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今日安徽> 正文

刘明平常委代表省工商联发言 推进长三角民营经济一体化发展

江淮时报 2019-05-17 11:12 大字

民营经济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强劲引擎。 2018年,浙、苏、皖三省民营经济增加值占 GDP分别是 65.5%、55.6%、57.8%,均已超过“半壁江山”,但从同期绝对值看,安徽民营经济增加值17366亿元,只相当于江苏的1/3、浙江的1/2。因此,经济一体化,特别是民营经济一体化,是安徽融入长三角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选择。

当前,安徽民营经济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主要问题:一是产业结构趋同。据测算,安徽与其他三省市产业结构相似性系数都在88%以上,同构现象较重,导致相互争夺生产要素。二是资金融通不畅。一方面,资本的逐利属性,使其大多流向沪苏浙发达地区。另一方面,一些金融机构对国家防风险、去杠杆政策的歧解以及对民营企业的偏见,不敢也不愿向民营企业贷款。此外,融资渠道仍以传统的抵押贷款为主,少有股权、知识产权等质押融资。三是要素供给不足。安徽省宣城·新塘羽绒产业园虽列入《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但出台针对性支持措施不多,土地等要素指标紧缺。

为此,建议:加强政策协同。长三角地区要尽快实现行政资质互认、要素指标统供。争取国家在安徽设立政策性金融机构,与农发行、进出口银行等政策性银行一道,对安徽加大融资的政策性、公益性考核权重,倒逼资本逆向安徽流动。

加强产业协同。一是在一体化框架内,根据各地产业现状和资源禀赋,围绕补链式和错位式发展,制定统一的产业发展规划,尤其要把补齐安徽产业发展的短板作为规划重中之重,形成优势互补明显、集群效应突出、对全国经济具有辐射作用的区域经济共同体。为此,争取国家给予安徽更多的供能、供地和宽松的环保指标,与安徽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二是围绕G60科创走廊,启动建设一批创新型企业和配套设施,把宣城作为重点,把芜湖、马鞍山作为热点,迅速打通通向合肥、辐射全省的大动脉。

加强创新协同。把安徽、上海国家重大科学基础设施向长三角民营企业开放共享,打破“一个实验室、一把钥匙、一个导师”的桎梏。争取国家制定差别化的科技要素政策,吸引产业科技人才和科技成果流向安徽。与苏浙接壤的宣城、芜湖、马鞍山、滁州等地,要利用环境宜居优势,争取国家农村土地用于科技人才住宅的产权政策。借用开发区“飞地”经验,争取国家出台鼓励安徽省民营企业在上海设立科研机构的政策。尽早出台和实施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和准入制的安徽方案,对照入市标准,缺什么补什么,争取在此项工作上起个大早,赶个早集。大力培养使用既懂科技又懂经济的复合型领导干部,避免在管理上出现科技经济两张皮现象。

新闻推荐

7月起安徽省实施国六机动车排放标准 “国五”车有一个月上牌“缓冲期”

晨报讯近日,省生态环境厅在回复网友关于国六标准实施时间的问题时表示,2019年7月1日起,安徽省将实施国家第六阶段机动车...

安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