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今日安徽> 正文

“三扶协同”防止贫困代际传递

江淮时报 2019-04-02 11:12 大字

省政协委员刘添才

社会支持工作机制是指按照社会支持系统理论对特殊儿童家庭所获得的社会支持形式。特殊儿童的家庭支持可分为经济、医疗、信息、情感、参与归属等几种支持,家庭成员内部得到的支持随意性大,而目前社会支持体系还不够完善,政府及社会中的其它支持体系不丰富,沟通渠道不畅通,缺乏良好的社会支持环境。

在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公里”,妥善解决皖北特殊儿童家庭的需求,堪为重中之重。 “安徽省适龄入学特殊儿童教育现状调查”最新数据显示:在皖北片区的贫困家庭中,拥有特殊儿童的贫困家庭占整个贫困家庭总数的13.6%,这个数据看似比重较小,但脱贫难,贫困代际传递易,是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

相较于其他贫困家庭,特殊儿童家庭的贫困因多种不利因素叠加所导致,具有长期性顽固性特征,若无外力有效介入,容易导致贫困代际传递。脱贫攻坚要格外重视这个群体,将因残致贫的问题,作为“根”来看,着力解决这些家庭成员的心理自卑问题,予以定期不定期的疏导,使其树立起生活的信心,继而向“扶心”延伸,激发特殊儿童的生活自信力和学习积极性。针对其障碍个性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扶持,使其获得扎实的知识,长大后有了智力上的依靠,于是他就有了生活上的信心,即“扶智”。

“扶心”与“扶智”要围绕“扶贫”需求来展开,“扶心”与“扶智”是解决“扶贫”的手段,“扶贫”是问题的“落脚点”和“归宿”。针对皖北特殊儿童家庭的特点,为防止贫困代际传递,建议在皖北地区建立“扶心+扶智+扶贫”的协同社会工作机制。

第一,“扶心”,解决自卑深重问题。特殊家庭的家长,承担着比普通家庭更加沉重的身心压力,因此很容易陷入心理危机。在这样的情况下,特殊儿童家庭心理疏导就显得尤为重要。要在全社会倡导关心、尊重有特殊需求人士的良好风气。特别要注重倡导特殊人士与普通个体在人格上的平等。只有在人格上的平等,才能产生真正的尊重;只有发自内心的尊重,才能产生有效的支持。在全社会普遍尊重有特殊需要人士的情况下,特殊儿童及其家庭成员的情感需求才能得以满足。

第二,“扶智”,解决疏离教育问题。由皖北区残疾人联合会与当地民政局合作,排查摸底,澄清特殊儿童家庭真实状况,登记造册,分门别类做出障碍划分;会同教育部门,尤其是特殊教育学校和康复机构,将不同障碍的儿童纳入到对应的教育机构中。重视专业人才培养和机构设置,构建特殊教育的技术支持体系。以省内现有各级各类特殊教育和咨询机构为基础,合理布局、加强监管,并努力提升特殊教育从业人士的专业素养,重视后备人才培养,加强网络建设,确保有特殊需要的家庭能够方便快捷地从特殊教育机构、咨询机构、技术网站等渠道获得专业的技术支持。

第三,“扶贫”,解决生活无力问题。完善社会福利和保障体系。一方面,改善儿童出生前和童年早期的医疗检查、营养卫生状况,及早排除、发现、干预、控制不利于儿童健康成长的状况,减少特殊儿童的比例;另一方面,登记造册无遗漏,为特殊儿童家庭提供医疗、营养、康复等方面的福利支持,以减轻家庭的压力。建立政府主导下的社区、学校、幼儿园、康复机构协同机制,完善“第三方评价”机制,积极引导相关人士对这一工作的认同和担当,并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包括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进一步扩大宣传,积极鼓励社会爱心人士参与这一机制的建设,并予以道义上的肯定和弘扬,以力促这一“三扶”机制的良性运作;同时给予这一机制里的相关国家公职人员以“责任”意识的教育引导,将“三扶”任务的顺利完成作为考核指标。

新闻推荐

全省职校生在淮赛技能

本报讯3月29日至31日,2019年安徽省职业院校工程测量技能大赛在淮南联合大学举办,来自全省的28所高职院校、55支参赛队伍的2...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