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安徽新闻> 正文

时代之声 不虑于微终成患

陕西日报 2019-03-27 10:55 大字
刘松

春秋战国时期,魏文王问扁鹊:“你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扁鹊答:“长兄治病于未发之前。中兄治病于初起之时。而我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因此,长兄最好。”这种高手“治病于未发之前”的哲理对今天从严管理干部同样具有极大的启示和借鉴意义。只有严在日常管在细处,对干部身上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发现提醒、早点纠正惩治,才能防微杜渐。

梳理众多落马干部的“贪腐轨迹”,会发现他们大多都是在小毛病、小问题初显时,没有得到及时监管纠治,积小患为大疾,最终走到不可救药的地步。贵州“90后”干部张艺入职不到一年就涉嫌贪污民生资金40余万元。事发前,张艺所在的党支部书记感觉到了她的一些“不正常”,却没有深入了解,及时制止。安徽省原副省长倪发科在法庭上最后陈述:“如果组织上早提醒或早处理我两年,我给国家造成的损失也不至于这么大,自己犯的错误也不至于这么严重。”一个个“血”的教训表明,姑息必定养奸,及早介入,从细微处严管才是对干部真正的帮助与厚爱。

“麻绳最易从细处断”是良训。然而现实中,干部在日常工作中的细微问题往往没能引起一些党组织和领导干部的警觉重视。有的私心作祟不想管。一些单位领导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只管自己行得端、坐得正,对下属和身边干部存在的问题听之任之。有的思想懈怠不愿管。一些单位领导喜欢搞“一团和气”,认为在小问题、小毛病上“大做文章”得罪人没必要,一味地纵容、袒护干部。有的担当不足不敢管。一些单位领导瞻前顾后,患得患失,既怕丢失选票,又怕遭人打击报复,于是“明知不对,少说为佳”。可以说,正是日常监督管理的缺位,使一些“问题”干部的小错发展成大错,及至一步步坠入腐败的深渊,追悔莫及。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有一个情节耐人寻味。一天,田国福见沙瑞金在篮球场上打球,便借机向他挑明,篮球场是下属为投其所好,紧急将之前的网球场改造而成的,并用“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的名句警醒他要注重细微问题,防患于未然。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若都能像田国福一样对身边的干部多一份责任与关爱,使干部在“红脸出汗”中存戒惧、省不足、知悔改,第一时间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就不至于使其突破底线、因小失大、步入歧途。

《泾溪》有诗云:“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很多时候,越是那些不易被察觉的微小问题,越容易成为前行路上使人跌倒的绊脚石。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从严管理干部,就应时刻谨记“倘一失足,将无所不至矣”的箴言警句,于日常中、细微处着眼,给予干部充分的关注和观察,没有问题多些教育防范,发现问题多些提醒约谈,及时纠偏,才能防止小毛病衍变成大问题,使干部沿着正确的道路行稳致远。

新闻推荐

媒体联盟唱响黄山“融杭”好声音

“黄杭及合福高铁沿线媒体联盟成立,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是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媒体自觉行动,体现了党媒顺应国家发展战...

安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