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女性 一代画魂 邀你来赏 “春之歌——潘玉良在巴黎”画展今日在省博新馆开幕
3月21日上午,一场以“春之歌——潘玉良在巴黎”为名的画展在安徽博物院新馆开幕。展览以“春之歌”为切入点,通过六十多件绘画、素描作品,追溯这位“20世纪中国最具影响力、最有代表性、成就最高的女性艺术家”四十年的巴黎时光。
画展呈现潘玉良巴黎时光
1937年秋天,42岁的潘玉良辞去上海美专的教职,第二次来到巴黎,定居巴黎梦帕纳斯。那一年,毕加索刚刚完成巨作《格尔尼卡》。也是从这一年开始,直到1977年去世,潘玉良没有回过家乡。
从小失去父母,10岁时被舅舅卖进安徽芜湖的青楼做婢女,18岁遇到潘赞化,22岁成为中国首批在男女合班中接受高等美术教育的女学生之一,26岁首次赴法国留学学画……潘玉良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1937年第二次留法时,潘玉良已经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艺术声誉。“她在上海美专和‘中央大学’任教,与徐悲鸿、刘海粟等艺术大师共事,并多次举办个人画展,艺术上已经趋近成熟。”安徽博物院策划交流部主任卞坚告诉记者,1937年再赴巴黎之后的几十年里,潘玉良更加专注于个人艺术创作。在充满浓郁艺术气息的巴黎,她从多种艺术流派中吸取养分的同时,自己又做了多种尝试,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这次展览是将文化和旅游部2018年内地与港澳文化交流重点项目“春之歌——潘玉良在巴黎”原样呈现。展览由法国塞努奇博物馆馆长易凯先生策展,精选了潘玉良1938年至1968年的作品,按照“蒙帕纳斯工作室”“裸体绘画的争议”“隐形城市”“春之歌”四个单元呈现。“希望带观众通过画作了解潘玉良四十年巴黎生活,感受她用画笔记录,用内心感悟,用画作表现出来的艺术人生。”
“春之歌”系列表达思乡之情
在潘玉良毕生画作中,裸体绘画数量多,知名度高。而在潘玉良所处的时代中,裸体绘画在中国还是备受争议的新鲜事物。1925年,上海美专在课堂上使用裸体模特曾引来了严重批判。在此次画展中,“裸体绘画的争议”被作为一个独立的单元呈现。《少女与红玫瑰》《希望和平》《临窗窥视的女人体》等展品都是闻名遐迩的名作。
此次画展以“春之歌”为名,展出了潘玉良“春之歌”系列的多幅名作,其中最大的一幅尺寸达133*220厘米。卞坚介绍,其实潘玉良在1920年代末回国后,就开始以“春之歌”为主题,描绘户外沐浴或舞蹈,百花绽放、歌颂春天的作品。在她第二次赴法后,围绕“春之歌”进一步开始创作。尽管后来的40年里,潘玉良独居巴黎,在那里孤独老去。但在她的“春之歌”系列画作中,却永远有着明艳的春日景象。
在此次展览中,观众可以从潘玉良1952年创作的大型“春之歌”里的山和柳树看到“中国风景”,而身处湖畔奏乐、舞蹈的裸体女性则更是有着东方的面容。在这个系列中,安徽观众更为熟悉的作品还有两件《双女扇舞》和《双人袖舞》。画中面对面舞蹈的女性身着中国传统服饰,婀娜多姿,充满动感。此次展览上展出的《红衣自画像》创作于1940年,是潘玉良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在这幅画中,潘玉良表情忧郁,手中捏着一封信,信封上写着自己的名字,显然是一封家书。“虽然因为各种原因,潘玉良最终也没有能回到祖国,但她漂流海外40年没有加入外国国籍,去世时坚持穿着旗袍入殓,体现了对祖国的无限眷恋和热爱。”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刘媛媛
图片由安徽博物院提供
新闻推荐
当前,“新经济”因其投资多、创新活跃、增长速度快成为发展领域中的热词,在推动产业更新与新旧动能转换,实现发展的转型升级...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