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杂食”更有营养
记者:您的书房有多少藏书,都是哪些类型?
谷树:我读书的类型很杂。略想了一下,按读书多少和时间长短来排序,首先是史,再就是文、艺、哲(包括东西方宗教)类比较多。还有一类就是工具书,读书最离不开的就是工具书,所谓工具书,于我而言,一类就是狭义上的工具书,譬如《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古代汉语》等;另一类就是文献书,譬如《四朝见闻录》《中华国宝名器图鉴》等。
我的藏书有点不一样,纯文学类的单册书不多。我的书房中最多的是杂志,原来数千册杂志在几次迁居中几乎散失殆尽,“班主任”,“乔厂长上任记”,这些作品都是在尸骨杳然的《人民文学》上第一时间读到的。还有就是“白鹿原”,“古船”,“今夜有暴风雪”等等,都是在《当代》《收获》《十月》这些杂志上读的。还有一本杂志,也许别人涉猎很少,就是《译林》,专门介绍外国文学的杂志。
记者:您喜欢读哪一类书?
谷树:我最喜欢读杂志,杂志容量大,涉面广,很能满足我的阅读兴趣。近十年来,读的最多的杂志是《随笔》《文学自由谈》《译林》。我觉得,《随笔》的面孔比较严肃,但史、哲、文、艺无所不包,十分有营养;《文学自由谈》自诩是“由非名人保持锐气”的刊物,文章尖酸可未必在理,但就是在这种在理或不在理的文学批评之间,我得到了很多启示。《文学自由谈》可以接受我这样的“非名人”稿件,可见其自诩并非妄言。再就是《译林》,对开阔文学视野大有裨益。我了解的川端康成、海明威、索尔仁尼琴等名家,就是从这本杂志上获得的。推介他们的作家、翻译家无论是文笔,还是思想,都是一流的,譬如翻译家杨宪益、杨武能。
记者:您平常会买哪些书?
谷树:时不时也买书,杂志居多,甚至为某一篇文章而买整本杂志。散文集,杂文集居多,尤其是以后可能不会再版的,2009年左右,华侨出版社出了游记性的散文集《那山》《那水》两册,诸如郁达夫、徐志摩等名家小说,我看中了像梁思成、吴冠中等非纯文学人的作品,既别开生面,又借鉴写作。同时间,华侨出版社还出了两本散文集《历史这堵墙》和《音乐这扇门》,常读常新,受益匪浅。莫言的“会唱歌的墙”,宗白华的“中国古代的音乐寓言和音乐思想”就在《音乐这扇门》中读到的。虽然,这两套书价格不菲,也还是毫不犹豫地买下了。我曾经向采访我的记者推荐了《历史这堵墙》之后,她买到的已经是影印本了。对书的价值判断取决于你的知识深度、兴趣所及和机缘巧遇。好的机会一掠而过,等你回过神来,已经没有了。再有,就是所谓的闲书,我以为闲书是最有阅读价值和思考价值的。例如,青岛出版社出的闲话文丛《闲话》,史料杂而广,很有阅读价值。
记者:您对现在的电子书、网络书有什么看法?
谷树:我并不反对电子书,网络书。科技在发展,时代在前进,个性化和大众化的阅读都是可以接受的。但是,非必须,我还是喜欢纸质书刊,因为于我,纸质书籍的阅读是享受过程,好像是骑车,还是步行,各行其惯。打个比方,喝咖啡还是喝绿茶,肯定是习惯使然,但喝惯绿茶的我,偶尔来杯咖啡也行。
记者:有何读书习惯可以和读者分享?
谷树:我喜欢边读书边记下点什么,不是书的内容,而是自己琐碎的、点滴的感觉和联想,也不在本子上,而是在手边的废纸上,甚至报纸边缝上,过一阵没用了,就扔掉了。实际上,这些片段而杂乱的文字就是读书受益的文字记载。
再则,就是读点古文,包括古诗词。一个中国读书人,不懂甚至不读诗词,我以为是读书的大缺陷。还可以读点外国文学作品及其评论,对提高文学修养和写作水平都有好处,如果你能读点原版书,那更好。我的藏书中就有英文版的《欧亨利短篇小说选》《双城记》《德伯家的苔丝》等,时不时地翻翻,也有益。
记者:很多读书人对借书比较反感,您的看法呢?
谷树:互相借书我不反感,只对借书不还略有微词。我也借书,但只限于好友之间,即便暂时不还,也不会责怪,但我有许多藏书是失之于友的。也有例外的,我借文友一本《张孝祥年谱》,非但没催还,在我抄了一半的时候,将书赠送与我。书用于有用之人,就是书的价值最大化。
记者:您觉得哪本书对您的影响最大?
谷树:对于我现在的阅读和写作而言,似乎没有。但是,我始终认为,我是学理工出身的,读书的范围和写作的思路开阔一些。
记者:您出版的作品中,最满意的是哪一本?
谷树:本质上讲,我只是一个读书人,虽然写了几十万的散文,但发表的不足十分之一。这其中,我最喜欢的还是自己在《文学自由谈》上发表的杂文。一部长篇小说《匣中剑》遗憾很多,但不可能重写。记者 郭青
作家简介
沈光金,笔名谷树。从医近四十年,习文十年。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散文家协会会员,芜湖市诗词学会理事,芜湖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近百篇散文、杂文见于报刊。初涉小说写作,著有30万字的长篇历史小说《匣中剑》。
新闻推荐
近日,记者从安徽省经信厅获悉,2018年,安徽全年装备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725亿元,占全省工业的34.9%,同比增长8.5%;实现利润76...
安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