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安徽新闻> 正文

揭开形式主义的新“马甲”

安徽工人日报 2019-02-21 07:00 大字

日前,安徽省委印发《关于坚持“三严三实”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的意见》,提出“十力戒十做到”,对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出总体和长期要求。明确提出全省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带头查摆自身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自觉接受监督,主动进行整改;要对照“十力戒十做到”,实施专项行动,对本地本部门进行全面排查,找准突出问题,拿出整改措施。

一段时间以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饱受诟病,甚至成了官场的顽疾。这不仅影响了政府机关的形象,也影响了百姓对地方政府和官员的信心、信赖。尽管从中央到地方一直致力于整改整顿,但有些现象和做法依然存在。在一些地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时出现新的变种,令人担忧。

比如“念歪经”。有的地方曲解中央的方针政策,让政策走了样。比如,中央说不准滥发津补贴,到了基层,连正常的福利也不发了。

比如“不对症下药”。不认真学习领会中央精神,不调查研究,不以问题为导向,滥开“处方”或者“一个处方走天下”。有的地方每周进行政治学习,领导机关和基层单位一个清单,统一时间学,不管基层有无工作任务都得按时参加。这未免有些流于形式,不讲效果。

比如“流汗又流泪”。中央说对干部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但有些部门只有严管,少见厚爱。没干事或者干虚事的没问题、受重用,干实事的反而可能因为干得多、问题也多,受冷落。

比如“层层下压”。有的地方以贯彻落实中央精神的名义,不问基层具体困难,任务层层下压。即便明知基层人手不足、工作量大,也只管布置任务,不考虑基层能否完成任务。

比如“成绩是上面的,问题是基层的”。“勇于担当”在一些地方、一些人那里成了一句口号,总是挂在嘴边,但真出了问题,上级不愿承担责任,总想着追下面的责。

比如“多头检查,重复上报”。对基层单位的基本情况,有关上级单位本该了如指掌,并建立数据档案共享,而现在的情况是有些部门平时不做基本功,需要时就让下面写说明,限时汇报。

上述种种表现产生的原因,主要还是在于一些干部对中央精神没有认真学习领会,不是积极地贯彻落实、凝心聚力,而是片面理解、消极应付,不讲效果。而更根本的原因,还是淡忘了宗旨意识、服务意识,忘记了初心。

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打持久战,要长抓不懈,同时要针对新情况、新问题,作出更有现实针对性的部署和安排,让歪风邪气远离官场。

新闻推荐

消防员“熊抱” 雨夜救下楼顶短裤男

本报讯(通讯员王玮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吴洋文/摄)2月22日元宵节当晚,一20岁的年轻男子因与家人发生口角,一气之下爬上了34楼的...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