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安徽新闻> 正文

临泉县积极探索新型销售渠道,力推本土特产“华丽转身” 农产品“上线进城”闯市场

安徽日报 2019-02-19 07:18 大字

农产品上线。

从最初的三五家到注册电商1000余家,从销售额不足百万元到销售额超过30亿元,短短四年时间,临泉县本土农产品通过“上线进城”实现了华丽转身。截至2018年12月底,临泉县上线交易总额21.98亿元,进城销售额8亿多元。“上线进城”,临泉县特色农产品在市场上闯出了一片新天地。

“上线” 名优特产成“网红”

春节前夕,位于临泉县谭棚镇李庄村的安徽壹号农仓公司老板李红林每天都忙得脚不沾地,由于网上土鸡蛋下单量激增,他一边加紧组织货源,一边增加人手加速发货。李红林边忙边对记者说:“春节这个旺季,正是把咱们临泉名优特产销往全国各地的好时机,一定不能错过。”

自从2017年辞去阜阳商厦部门经理走上电商道路后,李红的生活状态完全颠覆了。他回到老家谭棚镇李庄村,注册了安徽壹号农仓公司,专门把乡亲们自家养殖的土鸡、土鸡蛋通过网络卖向全国,2018年,李红林的销售额超过1000万元,最多时一天要发1000多单,产品销售遍及除东北三省和海南以外的其他省市区,带动了周边100多户群众发展土鸡养殖。

“临泉的名优特产很多,现在我们已经把产品扩大到黄桃、黄梨、牛肉、羊肉。搞电商让自己赚了一把的同时,也将当地特产推介给广大消费者,虽然很辛苦,却也很有成就感。”李红林说。

据了解,临泉县电商工作自2015年7月30日农村淘宝项目启动以来,三年多的时间里,就涌现出一大批特色农产品网络销售经营主体,累计注册电商经营主体945家,仅2018年就新增电商经营主体150多家。2018年,临泉县电商交易总额达到21.98亿元,农产品网上销售额5.1亿元,物流快递下行单数1000余万件,上行386.59余万件,在整个皖北地区位居前列。

临泉县农产品成为“网红”的背后,有着县委县政府领导积极代言、主动推介的身影。

2018年7月4日,临泉县委书记邓真晓走进央视财经频道,为临泉芥菜丝代言;2018年11月4日,电影频道“脱贫攻坚——星光行动”郑恺团队来到临泉,为临泉芥菜、羊肉、葫芦烙画代言;2018年11月6日,临泉县县长梁永勤走进央视财经频道,为临泉黄牛肉代言;11月10日,由商务部、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财经频道联合主办的“改革开放40年·2018中国电商扶贫行动”走进临泉县,向全国推介临泉的特色农产品——黄牛肉……

进城 丰富市民“菜篮子”

合肥市庐阳区清源路上的合肥中菜市内,临泉中原牧场旗舰店内每天都熙熙攘攘、热闹非凡,中菜市负责人郝钢介绍,旗舰店开张以来,顾客盈门,络绎不绝,大家就是冲着临泉土特名优产品来的。

把店面开到省城,是临泉县推动当地农产品销售的又一举措。

自2015年起,临泉县每年都选择春节前夕时段在合肥市杏花公园内举办名优特产美食展示展销会,通过搭文化台、唱经济戏、惠他乡人、暖游子心,把当地绿色蔬菜、优质牛羊肉、纯土法养殖蛋类等农产品直接装进市民菜篮子,收到了一举多得的效果。

“展示展销会是临时性的、阶段性的,让当地优质产品常驻省城才是长久之计。为此,我们紧紧抓住合肥市庐阳区帮扶契机,积极筹措在省城开设门店窗口。”临泉县商务局的同志告诉记者。

2018年4月16日,临泉县第一个特色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中原牧场旗舰店落地合肥,成为中菜市里最受欢迎的门店之一。李老庄猪蹄、洪河滩鸭蛋、韦寨粉丝、迎仙板鸡、鲖城牛肉、瓦店羊肉等食品以及谭棚毛笔、姜尚烙画葫芦等文化旅游产品一齐亮相,成为广大市民一日三餐和日常生活离不开的宝贝。

2018年11月9日,临泉县在合肥市徽州大道南门小学南侧和梨花巷内分别开设了门店,周边市民闻风而动,当天销售额达到68280元,临泉名优特产成为市民的抢手货。

据临泉县中原牧场公司负责人陈西权介绍,截至2019年1月31日,三家门店销售额累计达到3000多万元。

“碗北老家”是杨磊创办的芥菜丝生产品牌,产品一直在当地销售,质虽优但量却一直难以上升。2017年9月,在临泉县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杨磊参加了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一下子拓展了销售渠道。自此,杨磊的芥菜丝销往河南驻马店、商丘,安徽合肥、亳州,山东荷泽等地,小小芥菜丝走上了城里人的餐桌。

小小的芥菜丝通过进城,摇身一变成为城里人餐桌上不可多得的美味,如今,临泉县借势大力发展芥菜产业,全县种植芥菜5000亩,建有芥菜加工厂100多家,年创产值两亿多元。种植芥菜成为当地百姓脱贫的重要门路。

保障 织就食品安全网

“农产品通过‘上线进城’,销售渠道被打通了,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如何让农产品的质量更加优质,保障体系更加完善。”临泉县相关负责同志告诉记者。

近年来,临泉县委县政府提出“农业转身”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着力培育优质农产品品牌,倾力打造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对园区内道路、电力、供水、排水等基础设施进行奖补,推进农产品规模化、标准化、差异化、品牌化、科技化、信息化、园区化、产业化发展。

此外,临泉县还高度重视“一村一品”工作,支持各类经营主体发展大棚和露天蔬菜(突出发展葱、蒜、姜、芥菜)、中药材、薄壳山核桃、油用牡丹等木本油料作物,果木、花卉等产业,新增流转土地价格的80%由县财政奖补,项目区域内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可由县政府投资公司实施,并可享受小额信贷政策,着力培育市场潜力大、区域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主导产品和产业。

宋雷是临泉县兄弟蔬果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得益于农业园区奖补政策,他的种植基地已经由原来的50亩扩大到5000多亩,遍及6个乡镇。“基础设施的完善,让我们的新鲜蔬菜能够及时运输出去,配送车辆可以直接开到田间地头,大大方便了运输,也节约了生产成本。”宋雷介绍,2018年,他的合作社实现销售额近一亿元。

食品安全大于天。在推进农产品“上线进城”的过程中,临泉县高度重视农产品溯源和流通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本地区电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实现“生产可记录、安全可预警、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跟踪、信息可存储、身份可查询、责任可认定、产品可召回”的智能化质量安全监管和大数据云平台,全面推进电商农产品线上销售。

2016年临泉县开始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2018年8月16日,安徽省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正式批准该县为“全省第二批食品安全示范县”,为临泉县包括食品在内的农产品贴上了金字招牌。

目前,临泉县已认证“三品一标”47个,其中绿色食品41个,无公害农产品5个,地理标志认证1个。知名以上农产品商标39个,其中驰名1个,著名22个,知名14个,地标证明2个,中原牧场公用品牌成为推动临泉农产品走向全国的一张亮丽名片。

新闻推荐

学术文化是“双一流”建设的基石 储节旺

2015年11月,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强调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