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虚假宣传有哪些“套路”?如何加强监管与打击力度?记者就此对话相关部门负责人和专家学者 监管聚合力 防范抓源头 对话人:省市场监管局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执法
记者:保健品虚假宣传一般会采取哪些方式,为何令人防不胜防?
殷亚东: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自我保健意识不断增强,保健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青睐。社会上各类保健品琳琅满目,作为普通消费者很难仅从外观、口感等来判断保健品的质量和功效,因此广告和推荐就成为选择保健品的最佳“指南”。一些保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为牟取暴利,大肆夸大产品功效,甚至擅自增加保健功能,扩大适用人群,变更食用方法和食用量,故意混淆与药品的界限,误导消费者。
池建淮:保健品虚假宣传一般会针对部分老年人群体,他们有一定经济实力,愿意为健康长寿投资且有能力购买保健品。现实中,从事保健品推销的人员,一般会先寻找目标,然后各个击破,夸大保健品作用,诱使消费者上当。或是通过他们发展的“托”,把老年人召集起来,通过试用或发些小纪念品等方式,诱使消费者上当。一旦消费者买过一次,或仅仅用自己的信息换了一个小纪念品,推销人员就会跟踪“上门服务”,搞“亲情营销”,直至把消费者变成“忠实客户”。
记者:针对保健品虚假宣传、欺诈营销,相关职能部门在打击过程中是否存在难度?
殷亚东:保健品经营方式呈现私密性、流动性和虚拟性。如今,保健品销售模式日益多样化,除传统模式外,新涌现了网络销售、电话销售、会议销售、健康咨询等多种方式。网络销售门槛低,监管部门难以对相关产品进行必要的检查,消费者也无法在购买之前对其质量进行验证。电话销售、会议销售、健康咨询等方式隐蔽性强、流动性大,易形成监管盲区。经常出现市场监管部门接到投诉举报,待执法人员奔赴现场,销售方已撤场等情况,诸如此类“打游击”式的销售方式给查处带来巨大难度。
记者:如何完善监管机制,强化对保健品虚假宣传行为的打击力度?
殷亚东:今年1月8日起,全国13个部委办局联合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启动,安徽省也紧急部署,在全省范围内开展这项行动。此次行动重点打击的就是保健品虚假宣传、违法会销、组织虚假宣传、虚假交易、发布违法广告、传销和违规直销等违法行为。不过,目前虚假宣传行为还是以行政处罚为主,难以对经营者形成心理震慑。如果通过立法,对保健食品虚假宣传、欺诈销售类案件以诈骗罪定罪处罚,将对整个“保健”市场起到震慑作用。同时,应联合广告监管部门集中约谈新闻媒体,加大“保健”市场广告审查监管力度,规范保健品广告宣传。
池建淮:国家对保健品的监管有一套完整的监管机制,从生产到销售监管很严,所以对国家没有准予生产的保健品,一旦发现应坚决取缔。二是发现有虚假保健品,可顺藤摸瓜,找到源头,予以有效制止。三是监管重心下移,如社区居委会通过家访,发现并及时堵上漏洞。
记者:消费者怎样理性购买使用保健品?
殷亚东:保健品不具备疾病预防和治疗功能,任何宣称保健品具有治病、防病的行为,均不符合法律法规和相关规范性要求。消费者不要轻信商家的夸大、虚假宣传行为,在购买保健食品时,应认准“小蓝帽”标识,按需自愿选购,远离那些所谓的专家义诊、免费体检、组织旅游、养生度假等法定营业场所以外的各类保健养生宣传、经营行为,警惕不法商家以“免费”为诱饵,获取消费者的健康状况、家庭收入、联系方式等个人信息,进而“量身定制”推销各类保健产品。
池建淮:保健品的选用,一看国家批准文号,确保正规厂家生产。二是人们对保健品的需求因人而异,最好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三是普及养生保健知识,中医强调预防为主,治未病,宣传普及养生保健知识是中医的职责所在。可建立一个普及健康知识的平台,深入社区定期开展讲座,开通网络咨询,及时解答问题,满足消费者需求,避免他们被虚假保健品宣传所骗。
新闻推荐
本报讯(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郜征)春节后一周全省楼市商品住宅备案量大幅回升,8个有数据更新的城市共备案2808套,环比增幅514.4...
安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