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安徽新闻> 正文

中国科大附一院成立一周年 加快“科大新医学”创新实践 奋力打造国内一流医院造福百姓健康

新安晚报 2019-01-15 10:54 大字

2017年12月23日,经安徽省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原国家卫生计生委三方共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成立,安徽省立医院成为中国科大附属第一医院。满载七千万江淮人民的期盼和各界的关注,百年省医揭开了建设发展的崭新篇章。过去的一年里,在省委省政府、中国科大和省卫健委的坚强领导下,中国科大附一院党委带领全院上下,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使命感,融合发扬“科教报国、追求卓越”的科大精神和“仁术济世、求实创新”的百廿年省医精神,以推进“理工医交叉融合,医教研协同创新,生命科学与医学一体化发展”的“科大新医学”创新实践为使命,加快人才引育和科研平台建设,加速学科建设步伐,医教研各项事业均取得了丰硕成果,技术升级造福更多病友。

关键词:人才引育引育结合打造一流人才队伍

人才是发展的第一动力。在中国科大和省卫健委的全力支持下,中国科大附一院党委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智慧,坚持高端引领、引育并举,依托中国科大“墨子论坛”等高端平台资源,着力实施“领军人才培育工程”“拔尖人才引智工程”,深化人才双聘机制,努力为各类人才来院创新创业、成就梦想,提供广阔舞台。

院士、长江学者……中国科大的平台影响力,为医院带来了人才集聚效应。著名心血管病专家葛均波院士受聘出任医院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肝胆外科和肝脏移植专家刘连新教授担任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翁建平教授任医院副院长;国家临床重点学科主任刘新峰教授任医院副院长。

“人才建设不能光靠引进,还要注重内部培养。”在医院党委书记刘同柱看来,人才引进还要和培养结合起来。中国科大附一院坚持引育结合,不断探索创新人才评价考核体系。着眼学科带头人、技术骨干自主培养,继续实施“多层次育才工程”、“学科、亚专科带头人后备人选”和“百名杰出中青年人才”遴选和个性化培养,为医院积蓄人才力量。

关键词:学科建设登峰计划集中优势资源发展品牌学科

去年2月,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一行来到中国科大附一院调研,提出力争在四五年内将医院建设成为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综合排名全国前三十位的大型综合性附属医院。

这一目标如何实现?“我们宁愿少建一栋楼,也要把学科建设搞上去。”刘同柱坦言,要发展成为与世界一流大学相匹配的一流医院,必须依托学科建设。

为此,医院全力推进实施“登峰计划”学科建设项目,集中优势资源扶持品牌学科,提升医院综合实力。26个学科进入“高峰学科”“高原学科”和“高地学科”五年培育周期。学科发展定位于国际前沿、服务于国家战略布局,着眼于学科内涵质量管理、人才梯队培养和临床服务能力提升。

关键词:医疗技术技术突破性命相托责任重于泰山

器官移植是外科手术的“宝塔尖”,也是一所医院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中国科大附一院是经过国家卫健委审批,拥有心、肝、肺、肾、胰腺、小肠全部器官移植资质的国内9家医院之一。作为肝胆外科和肝脏移植专家,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刘连新表示,“立足更高的起点和平台,我们更要把这项工作做好,从医、教、研多方入手,打造国内一流的与国际接轨的器官移植中心。”

2018年,医院器官移植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一大批终末期器官衰竭患者受益。完成肾移植345例,位居全国第13位,其中亲属间活体肾移植270例,全国第一;肺移植8例,全国第7位;肝移植21例,安徽首位。完成器官捐献51例,安徽首位,其中包括帮助全国首例器官捐献受益者捐献器官、协助西藏地区完成首例器官捐献以及完成安徽省年龄最小者器官捐献。

患者和家属的信任与支持,给了医务人员勇于创新、不断突破的勇气和力量。骨科尚希福团队开展的“尚氏关节置换技术”让千余位行动不便甚至瘫痪在床的关节病病友重获新生;妇产科吴大保团队开展的宫颈切除并保留生育功能手术,为多位年轻的子宫颈癌患者续存了当妈妈的梦想;急诊ICU周树生团队开展安徽首次ECMO转运救治,将淮南市花季少女小佳从暴发性心肌炎的生死边缘拉回,重返校园;普外科刘连新、姚寒晖团队通过开展安徽省首次完全腹腔镜下原发结肠癌及转移肝肿瘤切除手术,为更多此类肿瘤转移患者带来福音。出生16天、心脏只有草莓般大小的小婧婧通过体外循环下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创造生命的奇迹,这是心脏大血管外科葛建军团队全年开展2000余台“开心”手术成功救治大量心血管病患者的一个缩影,也是儿科、麻醉科、超声心动图室、手术室等多学科诊疗团队共同协作的结果……

关键词:科研平台践行“新医学”科研创新能力持续突破

推动医学技术高水平发展,建设一流科研教学医院。

过去一年,中国科大附一院立足“科大新医学”,围绕创建中国科学院国家临床研究中心,积极参与大学“双一流”建设,校院深度融合,科研创新能力持续突破,交叉复合型医学人才培养行稳致远。

在中国科大校长包信和看来,附属医院是探索和践行科大新医学的重要载体,是推进大学“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动力,也是中国科大回报和服务安徽人民的重要阵地。去年,学校和医院分别投入2000万,设立“科大新医学”联合基金,合作开展医学科技创新,首批立项课题54项,划拨经费1330万元。

医院在科研方面持续突破。首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资助,项目总经费1985万,史庆华教授作为项目负责人,获批经费690万。在大学的全力支持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24项,数量与资助率均创历年最好水平,位列省内医疗机构第一位。两名中青年医生骨干分别在Lancet、NatureReviews上发表论文,实现医院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发表科研成果的新突破。

搭建平台实施“医学教育攀登计划”

“我志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医德……”从中国科大生命科学学院、少年班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等大一、大二在校本科生中挑选出的22名同学组成医学英才班,“优中选优”的高起点医学生选择培养模式从一开始就备受关注。“医学英才班的培养方向新、教学方法新、课程设置新。”刘同柱表示,临床医学专业培养秉承的是中国科大“小而新、少而精”的办学理念,附属医院正在成为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

为了让学生多接触临床,医院启动并实施了“医学教育攀登计划”,获批成为教育部首批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为交叉复合型医学人才培养创造条件。立足中国科大临床医学院,打造国内先进的高水平临床医学院和区域医学教育模拟中心,着力培养一批德才兼备、红专并进的医学精英。

在教学方法上,中国科大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实行“双导师制”,让学生既有科研导师也有临床导师。为此,医院组织参与中国科大博士生导师遴选工作,25名专家获得中国科大博士生导师资格、13人获得硕士生导师资格,并已带教研究生。

关键词:人文精神科教报国赋予医院文化新的时代内涵

建设一流医院,必须增强文化软实力,培育大医人文情怀。

中国科大附一院始终将人文关怀纳入医院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大力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构建起“仁术济世、求真务实”的医院文化价值。如今,“科教报国、追求卓越”的科大精神精髓,不断赋予医院文化新的时代内涵。

过去一年,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孙敬武当选“中国好医生”,消化内科主任医师王巧民获评第二届“白求恩式好医生”,风湿免疫科主任医师李向培获“安徽医师杰出成就奖”……有情怀、有担当、德艺双馨的良医辈出,昂扬向上、和谐奋进的发展氛围日益浓厚,“全国文明单位”建设成果进一步巩固,仁爱之心和责任担当深深根植于医院文化的沃土中,让医院文明之花百年如新。

未来,中国科大附一院将以“科大新医学”为导向,在中国科大和安徽省卫生健康委的共同领导下,加强医疗健康领域前沿技术和重大疾病研究,朝着创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和临床研究中心、建设一流医院的目标全速前进,为促进国家和安徽省健康事业发展、守护人民健康,作出更大贡献。

新闻推荐

浙皖一家亲杭黄一线牵

浙皖黄金旅游线推广活动上周末在杭州建德启幕启动浙皖万人互游活动,建德发布高铁旅游优惠政策“浙皖一家亲,杭黄一线牵,共...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