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安徽新闻> 正文

大学里的“爱心漂流记”

新安晚报 2019-01-14 10:54 大字

安徽师范大学研发“心愿1+1”微资助平台困难学生发布心愿后,爱心人士可“认领”帮助实现

快过年了,很多大学生已经放假,踏上了回家的路途。在安徽师范大学,有一群大学生,他们除了携带必备的行李外,还带着一个个被实现的心愿回家。这些心愿有可能是一件羽绒服、一条棉裤,或者是一本书等,每个心愿的实现都来自于该校自主研发的全省高校首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愿1+1”微资助平台。据悉,在“心愿1+1”微资助平台上,贫困学生们可以写下自己的心愿,而师生和校外爱心人士都可以认领心愿,帮忙实现。这些心愿伴随着大学生们回家的脚步,从学校走向全国各地,上演了一场场爱心漂流记。

心愿不仅为自己,也为家人

“我现在还在念书,没有经济能力给妈妈买一件羽绒服。我希望有好心人能够给予我帮助,帮我给妈妈买一件羽绒服,温暖和守护我亲爱的妈妈。”写下这个心愿的是安徽师范大学的学生小吴。小吴说,她从小由妈妈和外婆抚养长大,家里靠种菜卖菜维持生计。去年冬天,妈妈被查出肿瘤,虽然手术很成功,但是家里欠了很多钱。

小吴说,冬天了,妈妈都没有一件羽绒服,她很担心妈妈在这个冬天会过得很辛苦。所以在得知有“1+1心愿”微资助平台后,在上面发布了送妈妈一件羽绒服的心愿,“开始也没抱太大希望,没想到发布一段时间之后,真的有人回应了。”

据悉,该校一名教师看到小吴的心愿后,遂进行了认领,联系了平台后端工作人员,帮助小吴实现了心愿。

“一直以来都是家里供养我,我也没有能力回报。通过这个平台,觉得自己也可以为家里分担一些事情了。”小吴开心地说,“如今妈妈已经收到了这件羽绒服,她很喜欢,我也非常感谢这位好心帮助我们的人。”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在该平台看到,这样想为家人做些事情的心愿还有很多。想给爷爷买一件棉衣,想让奶奶有一对护膝,甚至想给家里置办一点年货等,这些心愿也都一一得到了实现。

平台上爱心互动,感动满满

小宋是该校一名贫困学生,也是学校资助管理中心的一名志愿者,见证了平台建设的过程和运行。他自幼母亲去世,父亲丧失劳动能力。他说,从初中开始自己就学会了缝补衣服,习惯穿着打补丁的衣服,“但是我从不感到自卑,因为贫穷是一笔财富,会激励自己前进。”

在微心愿平台上看到那么多爱心交汇,小宋也写下了自己的一个心愿:“我想有一条没有补丁的裤子,过年穿回家,让爸爸知道我在学校很好,让他放心。”

很快,这个心愿就得到了实现。“心里特别感动、温暖。”小宋说,“微心愿的平台有一种教育功能,能让我们看到学校和社会有这么多善心的人提供帮助,真的很感谢他们。”

爱心在一次次的善举和感恩中不断传递,温暖了贫困学生的冬日,也在校园里掀起一股帮助他人、回报社会暖流。实现心愿的学生在平台上表达感恩致谢:“谢谢你们在这寒冷的冬季,为贫困生送来温暖,我相信这个冬天会越来越暖和。”而爱心人士则写下了爱心寄语,让学生们更有力量:“助人成长、筑梦成才,希望你们能努力奋斗,将来回报曾经帮助过你们的人,回报关爱你们的母校,回报这个有爱心的社会!”

上线近两月,已实现41个心愿

据介绍,该平台是安徽师范大学自主研发的省内高校首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愿1+1”微资助平台,2018年11月底正式上线。运行近两个月以来,引起了学生、校友和校内外爱心人士的广泛关注,共为41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现了微心愿,资助衣物、学习用品等价值达2.1万元。

“‘心愿1+1’微资助平台是探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按需资助新模式。”该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项家春表示,平台设有心愿提交、心愿认领、爱心寄语和感恩致谢等栏目,将经济资助和感恩教育有机融合。通过凝聚、整合全校师生、广大校友和社会力量,在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现微小心愿的同时,激励他们自立自强、感恩奉献,促进他们成长成才。沈彦辰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钟虹

新闻推荐

安徽:实施全过程控制确保农村饮水安全

新华社合肥电(记者姜刚)记者从安徽省政府办公厅获悉,该省近日出台多项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举措,包括加快农村饮用水水源调...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