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处有好歌
厉彩虹
山里人家的宁静你只有身临其境才能体会。
我们随陈大哥去一个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山里寻他的旧时好友老匡。
一条曲曲折折的水泥路刚通到村口就戛然而止,平坦泛白的路面与村子那些起起伏伏细细碎碎的小路有些不搭调。
老匡脸色黑红,穿件泛旧的迷彩上衣,刚坐一会儿,他就从里屋拿出一张纸来,几行整整齐齐的字让一屋子人都笑起来。
他在纸上写自己的家乡,很是诱人:
西靠摩天岭/北靠万宝山/经济路半山转/路上一片红杜鹃/路下全是板栗园/腊月梅花开/一致(至)三月红杜鹃/四月樱桃熟/五至六月桃红尖/七至八月板栗熟/一个月内卖不完/九月菊花开/十到十一月收的粮食堆成山
读到“收的粮食堆成山”这句时,我感动不已。那种满足,那种享受,那种岁月静好,都在这“堆成山”了。生命一晃而过,丰衣足食,日月明朗,又有什么不能满足呢。甚至觉得这个整天劳作的山民仿佛深得了“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的禅意,是一位隐世高人呢。
他带我们去他的山地转转。
这个季节惹眼的是柿子树,各种柿子悬在蓝天里,昭示着生命独特的色彩。磨盘柿最大,带着棱,花柿最小,里边黑,甜的涩的不一而足,谷底山腰随处都是。沿一条倒伏枯草铺就的绵软山路前行,苍褐的山间一会儿是一片艳红的海棠果,一会儿是一片紫红的山定子,还有零星的苹果花。沟沟坎坎不经意间就会有矮矮的菊花、杜鹃、柴李子,稍平坦处就有小片的红豆杉、紫叶李、橡皮树,几处茶园,还有老匡叫做“山钥匙”的枝干四棱的矮树,不晓得名字是不是他杜撰的。这时候天高云淡,山路蜿蜒,几个人也下到谷底,寻那些奇石怪岩。山谷看上去是没有水的,但你隐约能听到山泉的汩汩声,偶尔会寻到水的踪迹,很快又潜入地下了。
这里石多,植被也多。他们说这里的山石大多是竖石,所以石间植物根扎得深,长得旺。如果是横石隔断植物水源,那就影响它们生长了。
忽又听得远处有人长声低沉地唤着,见一个牧羊老人弓着腰徐徐从山林里探出来,身后羊群也跟着呼唤着,咀嚼着,一会儿走一会儿停,在林间时隐时现。蓝天、白云、密林、羊群,山坡宛然一幅图画。
老匡嫂早就在家忙活开了。陈大哥说老匡嫂烙的油饼特别好吃,我觉得,在我们日照,饼烙得好差不多就是一个贤慧女人的标准了。老匡特别满足的原因也在此吧?老匡说,别看我们俩在山沟沟里,可是从来没有吵过架呢!他满脸开心的褶子里透着羞赧。那一年媳妇说你要是能把山泉水引到我们家里来,我天天包姑扎子(水饺)你吃,结果怎么着,我就把那山泉水引来家了!他很是得意,骄傲地大笑。不知怎的,我就想起了那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又是暖暖的感动。
老匡说,一次有人来玩,问,你们住这山沟沟里,都从哪儿找媳妇呢?老匡问你哪儿的,那人回答日照。老匡拖长了声模仿日照两字,“照”这个字说得很标准———zhào,四声,方言“照”是轻声的。乡音里加个标准音引得大家都乐。他儿子住城里,他就说俺找的儿媳妇也是日照的,“照”字也拖长了四声。他大概觉得人家笑他山沟沟里,就这么回了。
但他又说,其实我什么人都喜欢,只不喜欢一种人,那就是懒人。老匡抿了一口自酿的红豆杉酒,发了一句感慨。红黑的脸因为酒意更红了一些。这话一点不假,老匡用实际行动证明着。
老匡的祖辈在这里看山场,就此带着一家人过起了山居生活。老匡下了学(高中)就开始种植苹果树,他肯钻研,管理苹果有一套,上边还专门来采访报道过。到现在老匡的苹果也不用自己外出卖,要他苹果的客户也成了朋友,到时间就会来。自酿酒,自炒茶,自引水,懒人那自然要不得。他说炒茶一定要在晚上,白天没有时间。听他说为炒茶已经用坏了三口锅,我很是吃惊,才明白他看上去非同常人的满手老茧的来由。老匡从橱柜里摸出一包茶拆开来泡上,虽说不上多么香醇,但味道的确比先前的要浓。
那桌上的饮食,几乎都是自给自足。一盘叫荒虫,又软又香又甜,浓浓的滋味很是太诱人,那是一种特有持久力的香软。我探听这虫子的来历,原来是柞木里生长的,一株顶多生一只,并且只生在桲椤墩子地下部分的树疙瘩里,两到三年才长成。等你发现地上有了虫子木屑,就扒开土,想办法把那虫子从树疙瘩里弄出来,想来这也是一场浩大的工程。老匡从里屋端出一个盆让我们看,半盆水,荒虫在水里匍匐着。如果不放水里虫子就会互相咬伤,品相就不好看了。老匡有心呢。
桌上还有一种虫子是蜂蛹,白白的,味道也很是甘美,不过要小好多。蜂蛹更是来之不易。为了得到蜂蛹,他们先要找到一种小山蜂,然后就紧紧跟在后面,全力追赶,直到发现蜂窝,穿好保护服,戴好防护面具,全副武装才能摘到蜂巢。这是山民们的独特技艺,听说他们过去捉蜂蛹会一直捉到安徽一带,个中辛苦非一般人能体会,但老匡乐呵呵的,似乎那些辛苦全不算什么。
往回走,路旁那些树在秋风里静静地沐着阳光。其中有一棵是古老的黄连树,历经一千年的风雨,现在仍华盖舒展,虬枝威仪。多少楼台歌舞离恨别愁都不复,只有它一叶一枝地年年红年年绿。真的是众生如云呢。如云,如来时路上那牧羊的老者,在山林里走来走去,然后就走到生命的尽头了;如这老匡,每年收获着自己的粮食,快乐着自己的快乐。
新闻推荐
13日是农历腊月初八。腊八节究竟起源于何时?为何这一天要吃腊八粥?南北习俗有何差异?历史学者、天津社科院研究员罗澍伟在接...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