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环境 我们在行动
“世界上最冷的地方,我知道有北极。”“还有南极。”“除了南北极,还有无其他地方了?”“还有俄罗斯。”“回答正确,棒极了。”12月14日下午,安徽法制报社第24站“法律进校园”走进合肥市屯溪路小学,给该校四至六年级150多名同学开讲第25场“公益普法故事会”。
合肥市屯溪路小学是安徽法制报社“法律进校园”12月份以来,走进的第三所学校,一个月内连续开讲三场“公益普法故事会”,密集的“法律进校园”活动,让栏目组全体采编人员也感到有点吃紧啦。与以往不同的是,经过“法律进校园”全体采编人员的精心策划,记者通过新华社现场云直播平台,首次对本次“公益普法故事会”进行了直播报道。
快要放寒假了,天气也越来越冷,同学们也都穿上了厚厚的棉衣。针对变化多端的气候,本次“法律进校园”联手合肥庐阳区深蓝环境保护行动中心,也就是安徽省较为有名的环保社会公益团体——“绿满江淮”,给同学们讲述如何应对气候变化的“公益普法故事会”,故事会的几位主讲人也让同学们感到惊喜,有安徽省气象局气候中心的邓汗青博士,全国律协环境、资源和能源专业委员会委员、安徽省律协社会公益法律委员会副主任赵光律师,深蓝环保的发起人之一谭丽雅,谭丽雅还是合肥屯溪路小学的校友呐,还有两位分别是深蓝环保中心的负责人叶年昌和项目负责人李向南。
邓汗青博士结合时下变化多端的气候首先向同学们介绍了《科学认识气候变化》的相关知识,讲解了雾霾的形成原理。针对如何科学应对气候变化,邓博士介绍了目前我国和世界各国的一些做法,如通过沙漠造林,来吸收大气中更多的温室气体,在沿海地区种植海藻,来增强海洋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而海藻收获后,还可将其再变成可再生燃料,一举两得。还有比如将屋顶刷成白色,因为白色可更多地反射太阳热能,房子不会像普通房子那样热,从而降低空调的用电量,减少生产电能时的污染等。同学们听得如醉如痴,原来气候中有这么多的知识。当邓博士介绍完毕后,同学们不由自主地给邓博士报以热烈掌声。
在接下来的现场互动环节中,来自深蓝环保中心的叶年昌、李向南、谭雅丽分别通过空气检测仪教授同学们如何读懂检测仪上的数字,如何佩戴防雾口罩,这一环节着实让同学们兴奋了一把,为了能上台体验一下,全体同学都把手举得老高,坐在后排的同学甚至站了起来,希望老师能点到自己。同学们也听得十分仔细,台下的同学在演示时,连“口罩戴好后,用食指将口罩上的鼻夹往鼻子上摁紧,看是否合适”这一小细节都没放过。
合肥市屯溪路小学年级部主任唐胜兰介绍道,一直以来屯溪路小学都很重视抓好同学们的环保教育,通过班队主题会、国旗下讲话等多种形式开展教育。教育同学们从小养成良好习惯,树立环保的意识。学校最有名的是“张奶奶爱心回收站”,张奶奶是省人大常委会一名退休干部,拾荒资助贫困家庭的孩子们上学。由于学校就在省人大旁边,就请张奶奶来到学校,教育同学们,同学们在知道张奶奶的故事后,在校园里都很自觉地将垃圾分类,回收给张奶奶,以帮助贫困家庭的孩子们。今天在“公益普法故事会”现场,同学们回答问题十分活跃,相信通过这些教育,能更进一步强化同学们的环保意识,共同保护我们生活的环境。
许多同学也纷纷向记者表示:通过这场故事会,明白了雾霾产生的原因,懂得了要科学预防,要绿色出行,保护环境,不让污染的空气损害人类的健康。
·本报记者张燕/文殷志强/摄·
新闻推荐
昨天是冬至,也意味着数九开启,人们即将迎来天寒地冻的“三九”天,此时也正是冬季调补的最佳时机,安徽省针灸医院老年病二科汪...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