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湖于鹤,让人与自然更和谐
□ 记者 何霞
最新的一份全湖水鸟调查显示,今年10月第一批飞抵升金湖越冬的候鸟数量比去年足足多了1万只,总数达到了近5万只。最为明显的一个变化就是涉禽类候鸟在这里寻到了新的栖息地——位于升金湖中湖区域的大片滩涂。
“湖内围网尽数拆除后,升金湖生态水位调节机制使得水位下降,大片的滩涂地裸露出来,引来东方白鹳、白琵鹭以及对环境因素非常苛求的鸻鹬类候鸟青脚鹬、鹤鹬等纷纷降落在此觅食栖息。”安徽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救护中心工作人员丁浩告诉记者,随着拆网净湖行动的不断深入,逐步还原“候鸟天堂”,12月升金湖又将迎来冬候鸟迁徙高峰,届时将会有白头鹤、东方白鹳、鸿雁、豆雁、黑鹳、白琵鹭和小天鹅等40余种、10万只候鸟,在这里欢快嬉戏、盘旋飞翔,绘就一幅美丽而壮观的自然图景。
动人场景的背后,是“还湖于鹤”观念的逐步深入人心。今年53岁的陈付根自幼生长在升金湖边,多年来,他和当地渔民一样靠着围网养鱼维持生计改善生活,去年9月,陈付根成为当地第一个签字搬迁的养殖户,还志愿报名成为了一名湖管员,“过去升金湖渔网林立,渔船满湖,鸟儿根本不敢靠近,现在生态恢复了,鸟儿又回来了,而且一年比一年来得多,它们在这里吃得好,又不被打扰,自然能留得下来。”
作为“中国鹤湖”,升金湖是安徽省唯一以珍稀越冬水鸟及其栖息地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是安徽省唯一国际重要湿地,但是湖周环境一度因为外滩围网、湿地围垸的“圈湖运动”而遭到破坏。针对保护区内人为干扰频繁,人工养殖面积过大和存在新建、扩建违法违规建设项目等环境突出问题,市、区、县共投入资金3亿多元,拆除全部人工养殖围网75万米,拆除管理用房7000多平方米;收缴清理各类船只2000余艘,清理水产养殖(含低坝高拦)活动28处;拆除畜禽养殖(含放牧)场33处,拆除养殖场房2万多平方米,并进行复绿;拆除工业企业8个、旅游和农家乐项目10个,拆除面积4万多平方米。安置专业渔民1331名,并为专业渔民建立了社保制度和培训机制。同时,完成缓冲区44户专业渔民安居房搬迁工作,并将实验区专业渔民安居房搬迁列入首批生态移民规划。目前,升金湖水质改善明显,水生植物生长茂盛,主湖面基本实现无网、无船、无人,人为活动明显减少,岸上违法违规建设项目绝大部分已经拆除复绿,湿地生态功能逐渐加强。
拆网净湖、“还湖于鹤”后,面对数量庞大的候鸟,如何保证它们充足的口粮?原先村民们领着补贴,“只种不收”,湖畔良田里的庄稼成为了候鸟的口粮,但随着每年来升金湖越冬鸟类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靠湖中可食物、岸上“食堂”以及投喂区的供应已经远远不够。
为保证候鸟安全过冬,缓解当地村民压力,并防范投喂可能造成的意外伤害,安徽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决定为候鸟营造一个真正的“大食堂”。“候鸟真正的‘食堂’本就应该在湖里,而不是在岸上,修复好湖体的生态体系,才是为候鸟造就栖居‘天堂’的治本之路。”管理局副局长徐文彬介绍, (下转2版)
(上接1版)市林业部门先后争取资金8500万元,实施保护区补助、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项目,开展退耕还湿、农作物补偿、生态修复、环境整治、增殖放流等工作。流转保护区内土地14000余亩,种植芡实5038亩,为候鸟提供优质的栖息觅食环境;在升金湖核心区种植水生植被约5000亩,提高了湖区的生物多样性,净化湖区水质;实施湖区增殖放流工作,首批已投放鲢、鳙鱼苗5万公斤。
徐文彬表示,下一步保护区将进一步承担起保护管理的主体责任,按照中央、省和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依托县区政府,全力抓好突出问题整改落实,严格执行湿地保护相关条例和规定,坚决制止一切改变和破坏湿地生态环境的行为,加快修复湿地生态环境。同时强化政策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干群切实增强保护自然生态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积极探索建立升金湖国际重要湿地保护和长效监管机制,坚决守住守好生态红线,全力维护湿地生态平衡。
新闻推荐
沪苏浙皖达成战略协作推动2025年 长三角地区整体实现教育现代化
新华社上海12月14日电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13日在沪共同签署《长三角地区教育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战略协作框架...
安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