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多慈的艺术人生 黄丹丹
曾与徐悲鸿大师有过“慈悲之恋”的女画家孙多慈,出身寿县名门。她是光绪帝师孙家鼐的侄孙女,东南五省联军总司令孙传芳的秘书、国民党安徽省委常委孙传瑗的女儿。寿州孙传瑗在满清时代是个读书人,早年参加同盟会,后来,他带着他的一批学生从家乡寿县迁往安庆。孙传瑗在安庆娶妻生子,孙多慈是其长女。孙多慈出生时,孙传瑗曾赋诗一首,诗中,他自比白居易,说自己像白居易一样爱女儿胜过爱儿子。孙多慈在父亲的宠爱、影响与期望下长成了一个颇有文艺气息的女子,她擅文且爱画。
1930年,17岁的孙多慈报考当时的南京中央大学文学院,考试前父亲突然因事被捕,孙多慈发挥失常,名落孙山,来到中央大学美术系当了旁听生。其时徐悲鸿恰是美术系主任,时常亲自授课。因为孙多慈的冰雪聪明,加上一定的绘画天赋与其少女的清新纯真,在艺术家徐悲鸿的眼中,自然是可爱且又可心的。于是,悲鸿先生的笔下就多了一些描绘孙多慈少女风姿的素描与油画。“慈学画三月,智慧绝伦,敏妙之才,吾所罕见。”这是徐悲鸿对孙多慈的描述。大师的欣赏与教导令孙多慈在1931年7月以第一名的成绩正式考取了中央大学美术系,从此,孙多慈与徐悲鸿开始了为期四年的师生之情,同时也开启了孙多慈的艺术人生。
在读书期间,孙多慈的素描很见功夫,被称之为国内第一名手。1935年,孙多慈毕业之初,中华书局就为她印行《孙多慈素描集》。宗白华先生作序称之“落笔有韵,取象不惑,好像生前与造化有约,一经晤面,即能会心于体态意趣之间,不惟观察精确,更能表现有味,是真能以艺术为生命为灵魂者。”又说她“观察敏锐,笔法坚实,清新之气,扑人眉宇。”
伴随着孙多慈的艺术人生一起迎来的,还有这段被称为““慈悲之恋”的爱情故事。在上世纪30年代初的南京,徐悲鸿对女弟子孙多慈的爱可以用“不胫而走”来形容。徐悲鸿当时的夫人蒋碧薇看见徐悲鸿为孙多慈画的诸多肖像画,尤其是那幅《台城月夜》时,不禁震怒,到晚年,蒋碧薇还向人回忆说那是幅真人大小的油画,画面上一男一女,徐悲鸿本人形象的男人席地而坐,肖似孙多慈的少女侧立其左。天际皓皓明月,远处隐隐台城。画上的少女,脖颈间一方纱巾,随风诗意般飘动。盛怒之下,蒋碧薇写信给孙传瑗,让这位饱读诗书的父亲最好管一管自己的女儿。
爱女如命的孙传瑗自然不能容许已有家累的徐悲鸿与女儿演绎什么“慈悲之恋”。1935年从南京中央大学毕业,已出版个人画册并申请出国深造的孙多慈,因徐妻蒋碧薇的极力阻扰未能获得留学资格,加之父亲对她与徐悲鸿恋爱的极力反对,来到丽水的一所中学任教。后经人介绍并在父亲的安排下,孙多慈认识了时任浙江省教育厅厅长的许绍棣。
上世纪40年代初,孙多慈与许绍棣结婚;1948年,她任台湾师范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后任院长;1949年,孙多慈举家转移到台湾。与许绍棣婚后,孙多慈游历了国外诸如意大利庞贝古城、法国巴黎等艺术之都,参观了流落异国他乡、陈列于别人博物馆中的中国文物尤其是中国敦煌壁画后,受其感动与艺术感染,画风渐变。
从目前艺术品拍卖市场上能见到的孙多慈油画作品来看,其早期艺术手法确实与徐悲鸿如出一辙,用笔坚实而厚重,造型准确传神。而后期作品则产生了明显的变化。她的用笔变得跳跃了,松秀而灵动,色调斑斓多姿,技法上具备了印象派对于瞬息光影变化与内心感觉的捕捉,但画幅上却依然体现了女性画家特有的性灵中的澹远宁静之美。
在台湾,孙多慈还被认为是全能的天才卓荦的画家,因为她除了油画上的造诣之外,国画的山水、人物、花卉、翎毛等也无不工妙,画鹅更号称台湾一绝。正如大陆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注重生活化的写生一样,孙多慈也将其准确的素描造型能力引入国画,开创国画写实一种新的生动的面貌。也正如宗白华所称赞的“引中画更近自然,恢复踏实的形体感”。但是,孙多慈写实中国画的风格却并没有摒弃中国画最根本的技法与精神。她的水墨线条依然是纯粹的“写”得的,精神中依然充溢着中国化的潇散诗意与高远气韵。
1950年春,孙多慈自台湾到香港,行画展。共展出国画五十余幅,油画水彩二三十幅,素描十余幅,还有若干幅的书法。所展出的百余幅作品,除了非卖品以外,都被人订购一空。
孙多慈在台期间,不仅教书育人,也在世界各地游历与讲学。她于1948年任台湾师范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后任院长。1963年7月,孙多慈应聘为台湾中国文化大学美术系主任,罗家伦请孙多慈为“台湾国史馆”绘制大型历史油画,有《黄兴马上英姿》《黄兴与夫人徐宗汉》《秋瑾》《陈英士》《卢构桥抗战》等。苏雪林在《孙多慈女士的史迹画及历史人物画》中对她评价极高:“多慈是学西洋画出身的人,对于造型之学,筑有坚实的基础,她每画一名贤之像,必先求前人所作,参伍折衷,求得一个比较近似的标准。这比较近似本来是难说的,我们既未及身从古人游,前代画家所作,又大多出于想象,有什么标准可以依据?所以她想出一个不画形貌而画灵魂之法。古人的灵魂寄寓于他们自己的作品,熟读他们的作品,则可以想象出他们音容笑貌,最后神光离合之间,整个法身,倏然涌现,摄之毫端,也许比当时对面真,更能肖似,所谓‘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所谓‘求之于牝牡骊黄之外’者是也。”苏雪林与孙多慈是安徽老乡,又都是学画出身,只是苏雪林后又转攻文学。在台湾省立师范学院期间更是同事,画室和书房一北一南,又是邻居,缘分和交情都可谓深矣。她的评价从侧面反映了孙多慈在台湾画坛的地位和作用。
1970年,孙多慈被查出罹患癌症,经过几年的治疗调养,3次赴美手术治疗,也未痊愈。最后,孙多慈于1975年2月13日病逝于美国洛杉矶其生平好友物理学家吴健雄家中,享年63岁。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陈婉婉今年上半年,安徽财经大学连续第13年发布“服务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系列研究报告”,对当前安徽省经济社会...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