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剑笑封侯
《无头将军吴禄贞》是老作家李幼谦创作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史料扎实、文笔老辣、内涵丰厚。据作者本人说,她是在写《间岛铁骑》时,发现吴禄贞这个“富矿”的。作家自有仰拜的方式,于是,20多万字的《无头将军吴禄贞》成为最好的心祭。
该书以真实的历史人物为经,以真实的历史事件为纬,编织了吴禄贞的传奇人生。从间岛凯旋后,吴禄贞被调入京,革命意识日益强烈的他,审时度势,在革命同志的支持下,经过精心筹划,收买了贪财的庆亲王奕劻,获得了北洋军第六镇统领的职位。他本想利用手中的兵权在清廷组织会操时,举起义旗为革命增势,这时爆发了辛亥革命,他的部下奉命调至武昌镇压革命,吴禄贞请求随军南下却被清廷拒绝,他被派往滦州去平息张绍曾的兵谏。在这生死考验关头,革命信念坚如磐石的吴禄贞决定倒戈,几经鼓动和斡旋,与“士官三杰”中的另两人十镇统制张绍曾、协统蓝天蔚联合起来,力阻清廷出兵镇压。当局者发现端倪,怀疑吴禄贞是革命党人,遂抛出山西巡抚的高官厚禄引诱他。吴禄贞佯装接受,暗中却联络山西和东北的革命军,欲合成三股势力联合起义夹攻北京,一举推翻清王朝。也就在吴禄贞被推举为燕晋联军大将军的当夜,年仅31岁的他被袁世凯派人暗杀于石家庄火车站,割去了头颅 ,以致“雄图不展,捐躯殉国”。
我们知道,历史小说是以历史人物及事件为依托的小说,通过文学艺术手法再现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政局面貌,原则上不能脱离历史的本来面目。二十世纪初,清政府摇摇欲坠,新生的资产阶级向清王朝勇敢地发起冲击,最终给绵延两千余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画上了句号。这部小说的主角吴禄贞恰逢其时,为了知其人必须论其世,作家所要做的就是客观反映这段真实的历史,较全面地表现晚清时期中国的社会思潮和革命走向。事实上,作家将小说置于大背景中,重新赋形了这场革命的时间轴和走势图,历史的大视角和纵深感,使这部小说具有了不一般的体量。
当然,仅有历史真实是不足以结构一部长篇小说的。为了达到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相融相合的效果,在技术层面,小说秉持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放弃架空,更没有穿越,而是以错综复杂的人脉体系网罗历史。小说情节多维交织而又纲举目张,跌宕起伏而又环环相扣,正是这种艺术上集中和夸张的体现,加之作家擅长的人物心理写作才能,因此,尽管整部小说情节密度大,推进迅速,正面交锋与暗流涌动交织,令人眼花缭乱,但符合人物性格的语言和符合人性逻辑的情节,在这当中很好地筑牢了小说的真实根基。特别是将各色风云人物,统统汇入时代的分金炉里加以检验,在高下立辨中,更加反衬出吴禄贞等人磅薄英雄之气、铿锵金石之质,以及勇于担当、视死如归的精神。可以说,书中人物的成功塑造,源于叙事自身力量的释放,是作家立足史实之外,非凡的想象力、创造力及小说技术整合力,综合发挥作用的结果。
读罢掩卷,使人深思的是,腹藏良谋、胸有惊雷的吴禄贞,因信仰的力量和道义的召唤,抛却了荣华富贵,毅然而决然地走上了自选的不归路,有一种飞蛾投火般的悲壮感。其实,在历史转折、民族进步的重要时刻,像吴禄贞这样的理想主义者,书中写到的还有程家柽、周维桢、张世膺、李书城、彭家珍、何遂等人。他们铁血肝胆,大义凛然,奔走于腥风血雨之中,将救国救民的火种执着地播撒,最终热血化碧,气贯长虹。作家深知,着意塑造一批形象丰满、有血有肉、具有典型意义的群体英雄雕像,是谱写那个时代壮丽史诗的最有力支撑。
在我看来,《无头将军吴禄贞》当初作为网络作品风行一时,即写即发,日续不缀,难免萝卜快了不洗泥,不足之处显而易见:首先,说明性文字交待过多,使小说失去了浑然天成的整体感;其次,凭借对话推动情节的比重过大,造成叙事上的局限和节奏上的拖沓。但总的来说,瑕不掩瑜,这是一部值得各个年龄段人赏读的历史小说。
现实生活中,李幼谦是个有着铁板铜琶气质的重庆人。真诚,乐善,爽快,勤奋,文学道路上半个多世纪的砥砺前行,老而弥坚,成果丰硕。长久以来形成的奔放如钱江大潮、迂回似黄河九曲、激越如战场鼙鼓的大手笔书写,总能使她的小说在有限的素材中爆发出丰沛的能量,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情怀充盈其间,正气满乾坤。文如其人,文必其人,从这部小说中我们可以管窥一二。
《无头将军吴禄贞》
李幼谦 著 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 姚祥
新闻推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2月1日下午,安徽省委书记李锦斌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会议,讨论通过《关于全力支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办出中...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