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美博物馆的光影之美
迪美博物馆里的徽派老宅迪美博物馆外景
爱上一个人不容易,哪怕是闪婚,也要多看几眼,也要多说几句废话。
但是,爱上一座建筑,爱上一座博物馆建筑,可能只要看一眼,只要置身其中,环顾四周,可能就会爱上它。
已有219年历史的迪美博物馆,创建于1799年,可以说它不仅是美国波士顿萨勒姆小镇上的老馆,在全世界博物馆中也是长者,所以,远近闻名。这个只有四万人的小镇有如此的博物馆,有如此的博物馆建筑规模,是出乎人们想象的。确实,它的规模是超常的。因为它不仅包括博物馆建筑主体自身的范围,还囊括了周边的一些历史建筑,包括东印度公司1825年建造的大楼,还有从中国安徽搬过来的荫馀堂。当然,它的主体建筑是核心的部分,很特别,呼应了这个海滨小镇,也与周边氛围契合。
迪美博物馆的设计者——加拿大籍以色列裔设计师莫瑟·萨夫迪的创意来自两个部分,一是与海和航海相关的桅杆、帆船,特别是那种被风吹得满满的船帆的感觉;一是来自博物馆周边墓地中圆弧形的和方尖形的墓碑。
这一建筑之美在晴天的时候得到完美的呈现,好像帆船航行在海上一样。它的光影关系在阳光的直射下出现了非常奇妙的变化——光影造化,为博物馆增添了很多神奇的视觉感受。
它在每一天,在每一天的每一个时间段,在建筑每一层的每一个部位,都有着完全不同的光影关系。建筑的美学价值就在于利用了这样一种光影关系,使建筑呈现出了不同一般的艺术之美。
据说设计家设计前在这一区域漫无目的地转悠,他在人们不知不觉中获得了灵感,因为与墓碑的关系,人们也认为这是一个不太吉祥的建筑。无疑,对于充满女巫传说的小镇来说,好像吉祥的观念与其他地方有所不同,正因为此,小镇有了自己的女巫节。一个能够盘活女巫文化资源的小镇,何惧墓碑?
今天来看,那在玻璃幕墙之后忽隐忽现的红砖建筑,尖的顶,圆弧的顶,让人们看到了它与主体建筑呼应之外的另外一种关系,同时映现出这个女巫小镇的奇妙。用现代建筑材料所构筑的中庭与过道的交互,其视觉的力量是出乎人们想象的。设计家把那种弧线以及弧线的纵深感所带来的变化,特别是相反方向的弧线对峙所呈现出来的美感展现出来,很少有人敢有此手笔的。
优秀的建筑设计师们总是力图发挥自己的想象,使建筑呈现出不同一般的内容,以此显示出自己的个性。因此,当置身于迪美博物馆的每一个角落,行走其中,欣赏它独有的光影关系,就会看出这一建筑设计的独特性。当然,光影关系并不是在所有建筑中都能够实现的,关键是建筑师的把握。他要充分利用顶棚、幕墙、窗的透光元素,特别是天顶上玻璃之间的空隙,还有遮阳帘的层次,进行互相的搭配,在阳光的直射下,日动影移。如同李白举杯邀明月时所看到的“影徒随我身”“对影成三人”。
当代建筑流行玻璃幕墙,实际上每个地区的自然环境不同,在运用上应该有所不同。阳光进入多了,会改变室内的气温,费冷气,费电,不够环保。而在光影关系上,多了,少了,都难以实现一种恰到好处的光影关系,这是需要悉心拿捏的。建筑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所运用的不仅是一种专业的技术,还需要通过艺术的感觉来创造独特的光影关系。当这样一种关系出现在博物馆建筑上的时候,有时候还和博物馆的展品发生关联。
迪美博物馆的设计是一种多方面的组合,中庭、过道,是以一种流畅的弧线来表现纵深感,以及透视中的趣味,如此,把光影关系变得更为奇妙。因为它不是直的通道,它给人也不是那种笔直的感觉,而是弧线的。把弧线作为建筑设计的元素,而且反复利用这一元素,不断地让其在一种回旋的过程中,特别是沿着中庭的一周,上下打量,光影就会给人带来心旷神怡的感觉。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建筑有很好的动线设计,较好地把所有厅串联起来,特别是与旧建筑的结合比较妥帖。
迪美博物馆建筑显现出了设计家独有的智慧,这就是与大海与船与帆等等的关联,这种关联的相互关系成为这座博物馆建筑审美中的一些特别内容,这就是在博物馆展览之外还可以欣赏、值得欣赏的特别内容——光影关系和光影之美。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夏胜为)截至11月30日12时,安徽省收到中央第三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转办的第三十批信访件92件,涉及环境问题151个,多...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