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阶梯定价”莫成“花式涨价”
□何勇海
11月19日,中国移动称先行在北京、上海、安徽、江西、河南、湖北、陕西七个省(市)公司试点阶梯套餐方案,后续会根据试点结果决定下一步计划。套餐月使用费为18元,包含80分钟全国主叫分钟数、来电显示,全国被叫免费。套餐外国内手机上网采取单价模式收费,根据用户每月国内流量使用量分为4段,价格最低至0.005元/MB(折合5元/GB),用多少就付多少钱,用得越多越便宜。(11月21日央视)
我国水价、电价、气价等公用事业收费,多年来已采用阶梯定价,用得越多费用越贵。而中国移动的新套餐对手机流量采用水、电、气那样的阶梯定价,用户使用多少就算多少,不同在于,手机流量费的单价是用得越多越便宜,这对用户来说,或许不用担心流量突然增加,资费大幅上升,从而不敢放心用、不敢多用了。这看起来是一件好事,然而,用户的接受程度又有多高呢?
一者,对于流量的消耗,用户往往并不能掌握,“手机流量用得越多越便宜”听起来好听,但用户并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达到多少兆的流量。此前,有不少用户面临各项优惠措施的推行,仍感觉手机流量“越跑越快”,原本能用一个月的流量,后来居然挺不过半个月,实际资费支出不降反升。在这种情况下,用户会普遍觉得,流量使用越多资费越高,可能不会相信手机流量用得越多越便宜。据说,中国移动曾推出过流量阶梯定价的资费套餐,最终没有大面积推广开来,原因恐怕正在于此。
二者,手机流量用得越多越便宜,这不是要坑了用得少的用户么?一些手机流量使用得多的用户,或许不太在意如何收费。然而,学生、农民工、城市低收入者等群体,本来就因无收入或收入低,而十分在意手机流量资费,他们也往往是手机低流量的用户。手机流量实行阶梯定价,就会在无形中遏制这部分群体享受互联网的快捷与方便。因此,有网友表示,从无收入、低收入群体角度说,移动公司虽没涨价,但阶梯收费其实是变相涨价。
此外,手机流量实行阶梯定价,颇有引诱用户毫无节制地消费流量的嫌疑,仍是想达到利益最大化。水电气阶梯定价,实行的是“逐级而上”,每上一个消费台阶,支付费用就越高,目的在于约束老百姓的消费需求,以节约资源,减少浪费。而手机流量阶梯定价,却是“逐级而下”,每上一个消费台阶,所支付费用就越低,这不是在引诱手机用户多上网、争取所支付费用越上越便宜吗?中小学生手机用户自制能力差,本就可能无节制上网,这下他们更是有了沉迷手机网络的经济驱动。
相关部门提出的电信运营商“降价惠民”要求,其实重点不在于如何定价,而是拿出实际行动,给用户以真正实惠。在互联网时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重要的公共服务,目前对信息服务还不能做到公益化,但至少应保证低廉化、惠民化。运营商与其将手机流量计价“阶梯化”、复杂化,还不如直接降价,更能赢得用户的掌声。眼下应该反思的是:电信运营商推出的所谓“降价惠民”举措,为何总是那么难令老百姓满意?恐怕在于,基本难逃“花式涨价”的嫌疑。
新闻推荐
画中话据《中国纪检监察报》报道,近日,安徽省滁州市纪委监委通报了一起不作为、慢作为典型案例。该市清流河公园内3根路灯...
安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