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安徽新闻> 正文

别让“会海”淹没了工作

贵港日报 2018-11-20 10:01 大字

韦以富

主持人语:记得新华社曾经有过一篇报道,说是安徽某个乡镇一家文印店的老板,由于镇上会议多,需要打印的材料多,他一年的营业额从十几万元猛翻到三十万元。政府部门会议多,“帮助”文印店老板换了豪车。这听起来有点“黑色幽默”的味道。中央八项规定明确要求,要精简会议活动,切实改进会风,要精简文件简报,切实改进文风,看来有些地方还没有严格落实到位,需要加大整治力度。

“不是在开会,就是在去开会的路上。”某地方有领导这样自嘲。的确,在一些地方,开会成了领导工作的常态,似乎领导的全部工作就是开会,开会就是领导的全部工作。

“会越来越多,越来越长。”某地方有领导干部这样抱怨。在一些地方,大家都怕开会,闻“会”色变,甚至普遍得了“恐会症”,原因在于这些地方动辄就开会,而且一开就是半天,把原本该用来工作的时间,硬生生给挤兑掉了。

年终临近,据悉,某地方某单位有人统计,今年以来仅有记录的会议,已超过200个,而且还没有完,越近年末会议越多。试想,每年要开两三百个会议,这意味着什么呢?笔者认为,至少意味着:

第一,工作时间严重不够。不妨来算一下时间账,一年365天,除去双休日与节假日外,剩余不足300天。按照平均每天一会、每会半天计,则一年当中,用于开会的时间已占去一半,仅剩一半的时间用于工作。半年的时间,却要干全年的工作量,不用说,时间肯定是不够用的。

第二,工作质量或成效难以保证。每年的时间就是那么多,用于开会的时间多了,真正用在工作上的时间必然就少,所谓捉襟见肘,顾此失彼。没有足够的时间作保证,如何能按质按量完成工作,不折不扣完成任务?这样完成的工作其效果是值得怀疑的。

第三,更为严重的是,空谈主义、形式主义将大行其道。由于没有时间作前提保障,但又必须按时推进、完成工作,怎么办?要么从会议到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从头到尾,纸上谈兵;要么蜻蜓点水、弄虚作假,做些表面功夫,应付了事。到头来,好像什么都做了,其实什么也没做,或者什么也没做好。

可见,“会海”危害不浅。凡事过犹不及,开会亦是如此。笔者呼吁,各地各部门该切实精简会议、改进会风了,只有让“少开会,开短会”成为会议的新常态,才能避免让铺天盖地的“会海”淹没了正常的工作。

新闻推荐

前10月重点项目完成投资近1.3万亿元

本报讯(记者郑莉)记者日前从省发展改革委获悉,1月至10月,全省开工重点项目2274个,竣工重点项目1033个,重点项目建设累计完成投...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