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安徽新闻> 正文

安徽金牌调解员:一颗真心解民忧

新安晚报 2018-11-16 11:12 大字

本报讯“丁大姐,关镇佳园有兄弟吵起来了,你赶紧来看看!”这样的电话,合肥市淝河镇关镇村人民调委会主任丁先凤已记不清接了多少个了。2005年,丁先凤曾被司法部评为“模范人民调解员”,2013年又被评为“安徽省金牌调解员”。丁先凤扎根基层32年,只要群众需要她,她总是“全时段”待命。

在同事眼中,丁先凤同志工作认真努力,基本上每天都是最早到岗,“她业务能力很强,是远近闻名的调解能手,村民家中有任何矛盾、纠纷都愿意找她调解,非常受村民的信任和欢迎。”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了解到,1986年,丁先凤开始在关镇村工作,至今已经32年了,并从1996年开始从事人民调解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作为人民调解员,每次接到群众的电话,丁先凤都不会怠慢,即使在吃饭,她也会立马放下手头的碗筷赶往现场。

2013年,关镇村下属村民组的一对老夫妻来村委会求助称,自己的几个儿女都互相推,不愿意赡养他俩。丁先凤得知情况后表示,“这件事一定要受理,我一个个上门做他们的思想工作。”前后花了2个月时间,前往老人的子女家多次,经过不辞辛苦的劝说,终于成功调解了这件事。

对于如何才能调解成功?丁先凤认为,首先接到调解要认真对待,人民调解员要付出比别的工作更多的艰辛;在调解过程中面对不同对象,要采取不同的说服方法,通过一个个的环节、细节,打通被调解人的内心。

谈到自己从事人民调解工作22年的心得体会,丁先凤告诉记者,首先,从基层人民群众角度来说,人民调解工作简单、不需要花费时间、不需要花费金钱,老百姓会得到很大实惠,及时的调解也会避免今后更大的矛盾;其次,把调解工作放在心上,把老百姓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当成自己家的事情去认真对待,没有什么事情干不好的;再次,在调解工作中,语言要有艺术性,面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调解方式,要摸清对方的心理;最后,在人民调解中,调解员要确确实实用真心、耐心、细心去调解,“若做不好这些事情,调解工作也难以有个良好的结局。”

刘健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许佳

新闻推荐

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向安徽省转办第十五批信访件九十三件

本报讯(记者夏胜为)截至11月15日12时,安徽省收到中央第三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转办的第十五批信访件93件,涉及环境问题173个,多...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