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安徽新闻> 正文

大李集村里说变化

安徽日报 2018-11-16 10:54 大字

■ 高魁

虽然时常回去,但大李集的变化还是让我惊讶。

大李集是我家乡的村子,一个安徽北部的小村庄,位于亳州市蚌埠市淮南市三市的交界地带。由于位于淮河支流茨河岸边,地势低洼、自然灾害频发、经济水平落后,一度成为远近闻名的贫困村。

不过,这都是以前的事了,现在的大李集真的变了。

大李集之变,在于基础设施的极大改善。记得我还小的时候,村里连接镇上的唯一道路就是一条宽约4米的土路。皖北土质松散、黏性差,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常态。常年过车走人,路面早已是大坑套小坑,以至于一段时间农用车都把钢丝绳作为车子标配,为啥?陷到坑里得用车拖拽啊!2010年,经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水泥路从镇上一直通到了村里,大李集彻底告别了坑洼路。可没几年,又遇到新问题了,村民们靠特色养殖和出外务工,荷包鼓了,小轿车多了,道路上会车成了困难事。去年在挂职的第一书记的争取下,借助上级的扶贫资金,道路又相应地做了拓宽。

除了道路之外,桥梁变化也不小。皖北虽无南方地区的水渠密布,但也有一些小河流穿插其中。我回家必经的是一座叫马庙小学桥的桥。初中时我离开家乡到县城读书,隔一周才回家一次。记得一年夏季发洪水,路上拦不到车,走到马庙小学桥前时,我才发现桥塌了,此时离家也只有2公里的样子,若是绕过去要多走将近20分钟的路。眼看天要黑了,无奈之下,我只得挽起裤腿、手提鞋子趟着过河。虽说河面只有4米左右的宽度,但因为水体混浊、水流汹涌、深浅不明,着实让人害怕。后来,马庙小学桥被修得越来越坚固,现在再想趟水过河都没机会喽!

除了基础设施外,思维的变化也不小。曾经村庄之间、村民之间因为牛羊啃庄稼、取水灌溉甚至是遇到出嫁女儿在婆家受了委屈,都有可能会引起大规模的打架斗殴。所以,经常能见到几台甚至是数十辆农用拖拉机拉着满满当当的壮劳力行驶在乡间小路上。小孩子爱看热闹,这种场面总会吸引不少小朋友追着车子跑,大有助阵之势。年初回乡,问起父亲近年来是否还有类似聚集和斗殴,父亲摇了摇头说:“现在都忙着搞产业或是打工挣钱,哪还有这样的闲人,况且法治社会了,有问题会依靠法律来解决。 ”

细想起来,改革开放40年,发生巨变的又何止大李集村呢?附近的村子甚至是皖北地区农村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昨天我又拨通了父亲的电话,问他是否愿意来省城生活,父亲干脆地说道,“不去,咱农村条件也不赖,舒坦着呢! ”

新闻推荐

零战绩就是最佳战绩 ——安徽省长城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省行政中心1号楼义务消防队侧记

安徽省长城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省行政中心1号楼义务消防队侧记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