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安徽新闻> 正文

安徽省自2012年将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救助项目纳入省民生工程,今年10月1日起又全面实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着力保障残疾儿童基本康复服务需求 制度兜底助残疾儿

安徽日报 2018-11-07 09:42 大字

本报记者 朱胜利

民生惠残 “小星星”不孤独

“‘小星星’正在试着拥抱更广阔的世界,他上课时能安静地坐上30分钟了,偶尔还会玩手机游戏了。 ”近日,家住合肥市逍遥津街道县桥社区的解甜甜谈起自己的6岁儿子,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2012年10月,儿子的降生给解甜甜及整个家庭带来了惊喜和欢乐,像全天下的妈妈一样,解甜甜热切期盼儿子能茁壮成长。然而,天不遂人愿,到儿子2岁多时,解甜甜发现他从不与人交流,总是一个人安静地坐着,眼睛盯着桌子的一个角一盯都半天,完全不回应妈妈的呼唤。经专家诊断,孩子属于精神发育迟滞,医学上叫“儿童孤独症”,通常被称为“星星的孩子”。

为了给儿子治疗,解甜甜辞去了工作,奔波于合肥、南京等各大医院求医,很快就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还欠了不少债。解甜甜一家顶着巨大的经济压力坚持给孩子治疗,眼看着就 “山穷水尽”了,幸好,解甜甜通过残联工作人员了解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救助项目,并通过申请获得了每年18000元的康复训练补助经费,相当于在康复机构获得免费的康复训练。

“民生工程雪中送炭,使我能继续给孩子进行康复训练,让孩子病情逐步好转。 ”解甜甜感激地说,“有康复救助项目持续资助治疗,总有一天,我的‘小星星’将不会再孤独。 ”

不幸而又幸运的不仅仅是解甜甜的“小星星”。记者从省残联获悉,自安徽省2012年将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救助项目纳入省33项民生工程以来,已有7.5万人次残疾儿童得到康复救助。并且,随着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全面实施,明年1月1日起,将积极推进符合条件的7-14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到2020年基本实现残疾儿童应救尽救;到2025年残疾儿童普遍享有基本康复服务。

省残联负责人表示,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着力保障残疾儿童基本康复服务需求,努力实现残疾儿童“人人享有康复服务”,使残疾儿童家庭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应救尽救 健康成长有保障

在合肥市某小学就读的姝妍小朋友,性格活泼开朗,今年6月在“曹灿杯青少年朗诵比赛”安徽赛区决赛中获得铜奖,令同班小朋友羡慕不已。可很多人不知道,她因为听力原因,曾在省残疾人康复研究中心接受语言训练。是经过2年的康复训练后才入正常幼儿园就读。如今,她说话清楚流畅,爱好讲故事和朗诵,积极参加班级组织的各种活动,与同学关系相处得非常融洽。

“全面实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关键是要努力提高残疾儿童康复服务供给能力。 ”省残联相关处室负责人介绍说,《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下文简称《意见》)明确要求,各级人民政府根据残疾人数量、分布状况、康复需求等情况,制定康复机构设置规划,举办公益性康复机构,将康复机构设置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规划,支持社会力量投资康复机构建设,鼓励多种形式举办康复机构。

合肥市一家民办康复机构负责人告诉记者,社会力量举办的康复机构和政府举办的康复机构,在准入、执业、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定、非营利组织财税扶持、政府购买服务等方面能享受相同的政策。但民办康复机构在康复人才方面缺口较大,“康复人才本来就是紧缺资源,民办康复机构既给不了高工资,又给不了事业单位编制,招徕不了人才,来了也留不住。 ”

一些受访的民办康复机构负责人纷纷表示,希望政府及有关教育机构能更加重视康复人才教育培训培养,不断增加康复人才供给,不断提高康复服务从业人员能力素质,更好满足残疾儿童康复的需要。

“要加强对康复机构尤其是民办康复机构的监督管理。 ”有业内人士指出,极少数民办康复机构内部管理不严,康复服务质量不高,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对此,《意见》要求,残联组织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定点康复机构准入、退出等监管,建立定期检查、综合评估机制,指导定点康复机构规范内部管理、改善服务质量、加强风险防控,及时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和安全责任事故,确保残疾儿童人身安全。

探索创新 康复服务更暖心

11月2日上午,合肥经开区自闭症儿童康复公益创投项目启动仪式在经开区莲花社区委举行。据经开区社区管理局相关人士介绍,此次在全省率先创新开展的自闭症患者家庭辅助教育公益创投项目,通过专业机构、专业人员、一人一案、系统持续、定期评估、效果评价等开展自闭症患者家庭辅助教育。项目旨在贯彻《意见》精神,积极推动自闭症患者康复训练,特别是家庭环节的康复训练,巩固并促进其康复效果。

“要让每一位家长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了解和掌握家庭康复教育训练的方式和方法,努力成为自家孩子最合格的老师,让自闭症儿童得到持续有效的康复训练指导。 ”合肥经开区残联负责人陈明告诉记者,自闭症儿童康复公益创投项目探索面向社会专业机构,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形式,提高家长实施家庭教育康复训练的意识和能力。

“《意见》明确市、县人民政府是实施主体,根据本地实际确定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的内容标准。 ”上述业内人士认为,各地方根据实际确定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基本服务项目和内容,包括以减轻功能障碍、改善功能状况、增强生活自理和社会参与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手术、辅助器具配置和康复训练等,有利于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残联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格局,有利于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的探索创新。

陈明表示,落实《意见》,还要进一步探索基层实施路径,充分发挥村(居)民委员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益慈善组织和残疾人专职委员、社会工作者、志愿服务人员等社会力量作用,做好发现告知、协助申请、志愿服务等工作。

“安徽省高度重视残疾儿童康复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使残疾儿童康复状况得到显著改善。 ”省残联负责人表示,但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的限制,全省仍有部分残疾儿童因家庭经济困难,未能得到及时康复救助。全面实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有助于进一步改善残疾儿童康复状况、促进残疾儿童全面发展、减轻残疾儿童家庭负担,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新闻推荐

黄山市启动2019年全省民生工程民意征集工作

本报讯根据全省统一部署,2019年安徽省民生工程项目目前公开征集民意,11月5日至15日,社会公众可以登录安徽省政府门户网...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