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安徽新闻> 正文

做好群众心理健康守门人我区全省首试专业精神疾病诊疗进社区

庐阳 2018-10-25 09:44 大字

自2017年7月我区启动安徽省创新城市“医联体”试点工作以来,辖区基层卫生机构借助三甲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完善共享机制,更好地满足了群众的健康需求。其中,省精神卫生中心与四里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医联体打造的“阳光心理工作室”,不仅成为全省创新基层领域精神卫生服务的首次尝试,也填补了我区精神卫生专业化服务的一项空白。

找准切入点获居民认可

“精神病就是疯疯癫癫的,这样的认识误区依然很普遍。出现精神问题不愿去医院就诊的大有人在,在容易碰见熟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设立精神病专科诊室很可能会门庭冷落。”下沉至四里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省精神卫生中心高年资护士刘蕾和该中心主任陈静波对在社区开展这样的专业化服务,起初比较担心。

今年3月中旬,“阳光心理工作室”正式开诊后不久,刘蕾和陈静波便意识到,以帮助青少年缓解学习压力和解决群众睡眠问题作为突破口,或许可以引导居民慢慢关注心理健康,并在有需要时向精神疾病患者提供专业精神疾病治疗。

“阳光心理工作室”一边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工作、一边联合社居委工作人员走进辖区部分学校,对中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测试,收集存在的问题;到基层医疗服务站为居民提供以睡眠障碍为主题的健康咨询,帮助他们寻找缓解压力和消除烦恼的方法。短短几个月,前来“阳光心理工作室”问诊的居民多了起来,非但没出现刘蕾和陈静波担心的“冷场”,反而受到居民的普遍好评。“截至10月上旬,‘阳光心理工作室’的接诊人数已接近500人。”刘蕾说。

立足特色提供优质服务

“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对于大医院而言,除了治疗,更应该是居民身边的‘健康守门人’。相对于大医院多为被动接受病人挂号问诊的情况,‘阳光心理工作室’有着自己特有的病情追踪力。”陈静波说。

今年4月中旬,“阳光心理工作室”接诊了一个存在严重情绪障碍的初中生。刘蕾通过和其家人进行交流找出了孩子的心理症结,并给予相应的心理治疗。可就在症状刚刚有些好转时,孩子却不来接受后续第二个周期的治疗了。孩子的病情始终牵动着刘蕾和陈静波的心,他们随即与其家人联系,得知孩子的母亲不久前出走了,父亲罹患重病,家庭经济状况不允许他再继续接受治疗。刘蕾、陈静波一致认为,放弃治疗的最后阶段太可惜,于是四里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免去孩子的后续治疗费用。目前,孩子的病情已经好转,心里的郁结也被解开。“扎根基层、服务社区,前来就诊的每个居民就是我们的邻居朋友,我们对居民的健康关注是主动和持续的。”陈静波表示。

刘蕾介绍,在大医院往往因就诊流程限定以及接诊群体过于庞大,医生很难对每位病人都实现持续追踪,更别说给病人带来情感上的关注了。对于疑患“重精”的人,“阳光心理工作室”不仅会登记就诊人的通讯方式,还会详细记录其家庭住址和家属电话。

成功探索指明未来方向

记者了解到,在心理疾病预防和干预方面,我区近年来一直进行积极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合肥市长江路第二小学作为全区的心理健康示范校园去年获评了第二批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区民政局婚姻登记中心、区司法局社区矫正中心都结合自身职能,为群众提供情绪疏导、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矫正等服务。

“就目前来看,全区的心理健康服务还没有形成系统性、高效运转的网络。如果能由专业精神卫生医院对相关职能部门进行统一指导,统筹卫生、教育、司法、民政等部门的职能和资源,发挥相互协调的作用,可能会取得更积极的成效。”区卫计局负责人表示,为更好地满足社区居民在精神卫生服务方面的需求,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服务能力,区卫计局未来还计划分别在四里河街道东南西北角设置心理咨询点,并在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设立“阳光心理工作室”;同时鼓励基层心理咨询师,不仅要进入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辖区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义诊,更要尝试走到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身边,尽可能地转变更多人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误解与偏见,帮助更多的人排除精神方面的烦恼。

省精神卫生中心医务科科长、儿童青少年心理专家郜见亮说:“全民健康不光是身体健康,更包括心理健康。应该倡议和引导全社会不歧视精神疾病患者、给予相关病人更多关爱,给医生更多认可。政府、医院和社区要共同应对精神疾病这一公共卫生挑战,不断落实基层多部门综合管理机制,做到防治结合,预防为主,帮助百姓能对精神疾病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恢复。”

杨璨 王凯 张国强?

新闻推荐

高新区工会送法到一线

本报讯日前,高新区工会工作人员走进建筑工地和工厂车间,开展“尊法守法·携手筑梦”法律知识宣传活动。活动围绕《宪法》《...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