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安徽新闻> 正文

保护城市地名延续城市文脉

江淮时报 2018-10-23 10:18 大字

九三学社安徽省委会

地名文化是地域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城市文脉的重要载体。尽管从2014年开始,安徽省在全国率先开展古镇、古村落地名文化认定保护工作,对保护安徽独特地名文化资源,传承和弘扬历史文化具有积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但保护好城市老地名,切实发挥地名资源重要作用,依然任重道远。

当前安徽省城市地名工作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地名管理体制不够健全。在实际工作中,各相关部门沟通和协调不力,缺乏有效监管手段。虽然《安徽省地名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地名命名应“反映当地人文、自然地理特征”、“禁止用外国人名、地名命名地名”,但是在现实中,很多新建住宅小区,依然用外国的地名或其他名称。

二是老地名保护利用不够得力。整合利用老地名资源的意识淡薄,大多数地方未开展系统的老地名保护整理工作,对老地名背后的历史文化挖掘不够。特别是伴随城市扩张,原有的行政村、自然村名称因“土气”等原因而被遗弃。旧城拆迁改造导致老城路网变化,一些内涵深厚、价值很高的老地名也不见踪影,久而久之被人们淡忘。

三是地名命名和更名比较任性。名不符实、有名无实的地名逐渐增多。一些新建小区、大型建筑物、街道、桥梁等地名中存在“大、洋、怪、重”等现象,与城市文脉格格不入,缺少地域文化特色和历史人文底蕴。

地名文化是重要的文化遗产,如何在城市发展中加以保护,让人们记得住“乡愁”,成为今天亟待解决的问题。城市的管理者应当从延续城市文脉,培育特色文化的高度来认识地名工作的重要性,真正让老地名焕发新光彩。为此建议:

一要依法强化地名管理。现行《安徽省地名管理办法》颁布于2001年,已经不能满足地名管理的现实需要,应该加紧进行修订。要更加严格地规定地名命名、更名的程序,特别要明确相关部门在地名管理中应履行的职责,形成良性沟通和有效合作的工作机制。细化地名命名原则,让“反映当地人文、自然地理特征”的要求落到实处。加强地名监管工作,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及时摸清城市发展新动态,为科学命名提供支撑。对未经审批擅自命名、改名的行为及时依法严肃处理。

二要梳理地名中的城市文脉。要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加强管理”原则,充分挖掘城市地名文化资源,收集、整理老地名和即将拆迁区域的文字、影像资料,统一归档保存,梳理地方历史文化名人、河流山川、乡镇村、地方历史文化遗存等。将老地名在相关街道通过雕塑、石碑等进行标示标注,在原址为价值高、影响大的老地名“树碑立传”,说明地名的由来和相应的地名渊源,让人们通过老地名“找到回家的路”。将地名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融入到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之中,让地名所承载的城市文脉在社区民众心中扎根。

三要着力做好新地名命名工作。与时俱进做好城市地名规划,储备老地名资源,建立城市地名库,命名时优先使用老地名,尽量用原地名命名新建街道、小区。注重吸收有关专家、乡贤和热心市民参与地名工作。地名的命名和更改要尊重民意,可组织开展一些地名命名征集活动,增强命名工作的科学性、参与性。对风景名胜、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其他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和纪念意义,特别是争议较大的地名,探索实行命名、更名论证、听证、公示制度。适时为那些改名影响大、群众呼声高的老地名复名。

四要充分开发利用老地名资源。在系统整理城市老地名的基础上,整合资源,将老地名开发与旅游业、文化产业、地方特色产品开发等结合起来,讲好“地名故事”,借老地名的“土”味来发展地方经济,让老地名焕发新活力、创造新价值。

新闻推荐

安徽省公安启动“4+1”岗位争先年度评选

本报讯10月19日,省公安厅发出通知,决定从即日起启动2018年度全省公安机关“4+1”岗位争先评选活动。据悉,活动范围和具...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