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安徽新闻> 正文

大力推进安徽省农业标准化建设

江淮时报 2018-10-23 10:18 大字

民盟安徽省委会

中共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率优先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党全国工作的重中之重,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提高供给质量,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措施。近年来,安徽省在农业标准化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和示范性工作,但仍存在一定问题。

行业标准化意识淡薄。安徽省大多数农产品只是初级产品,深加工能力弱,自我创新、自我发展少。部分农民标准化意识淡薄,甚至不知标准化为何物,尚停留在传统的农业种植阶段。农业经营者对开展标准化经营管理积极性不高,更倾向于按照传统经验管理运行。

龙头企业示范效果不显著。安徽省现有的农业龙头企业大多数规模小、装备差,跨地区、跨行业的大型龙头企业数量较少,影响和制约了示范项目的辐射作用。

农业标准体系不够健全。由于农产品种类繁多、品种复杂,加上涉及农生态环境、种子种苗、农产品加工、质量检测等方面的要求,现行标准数量明显不足。在现有的农业标准中,有的技术水平较低,适应性较差,有的缺乏统一规划,配套性较差,标准修订工作量大。收集掌握国际标准信息渠道不畅,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预警机制和工作机制不够健全,不利于安徽省外向型农业发展。

为推动农业标准化工作,建议如下:

一是调整生产方式。以国家和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为纽带,强化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对分散农户的示范带动作用,提高组织化程度,推动生产经营规模化,使当地农业产业对资本、科技等生产要素的吸纳能力明显提高。通过示范区推动项目、资金和技术的高效整合,实现产业素质整体提升,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带。

二是理顺产业体系。依托区位优势,拉动农业产加销全产业链条,共享价值链,发展壮大一批农村新业态、新产业,使产业体系更丰富、更完善。注重运用标准化手段,把一二三产业间相关联的技术和管理要求有效融合,使传统农业不断向二三产业延伸,推动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农产品流通、农业观光旅游等环节形成有机联系,真正实现产加销协调发展、生产生活生态有机结合。

三是优化产品结构。顺应市场需求变化,加强销路好、效益高的农产品生产标准化工作。有针对性地重点培养和发展地方特色农产品品牌,在品种、种养殖、管理和加工、包装等各个环节建立科学先进的农业标准综合体,将“农业标准化+名牌建设”作为调优产品结构的重要抓手。同时,坚持“产出来”和“管出来”两手发力,积极做好农产品标准化监管服务工作,确保农产品供给长期优质化。加强部门联动,由农林部门牵头,其他各部门积极协调配合,以提高农民收益为导向,提高农民开展标准化项目的积极性。

四是构建先进的农业生产标准体系。切实发挥先进标准作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作用,改变传统的“靠天吃饭”生产模式。围绕安徽省粮食、棉花、油料、中药材、茶叶、蚕桑、蔬菜、水果、畜产品、水产品及名特优农产品生产、加工与贮运,完善质量标准及其生产技术规程,以及相应的农业投入品标准。加快制定步伐,尽快建立安徽省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并加大对国际标准和国内先进标准引进力度,逐步健全从投入品使用、生产过程控制、产地准出要求等配套的农业标准体系。

新闻推荐

本周多阴雨气温要下降

预计25日前安徽省南部为阴雨天气。26日受冷空气影响,全省平均气温将下降4~6℃,平均风力增大到3~4级,阵风7级。冷空气过后27日...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