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安徽新闻> 正文

治理黑臭水体实现碧水微澜

江淮时报 2018-10-23 10:18 大字

农工党安徽省委会

近年来,安徽省高度重视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水体得到有效整治,环境面貌得到有效改善和整体提升。但是,黑臭水体整治依然存在进度较慢、整治困难和反复污染的问题。为此,建议继续加大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力度。

一是领导重视,狠抓落实。要进一步明确各级河长把治理黑臭水体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严格落实各项工作措施,集中人力物力,强力推进。同时,水务、住建、环保等相关部门要认真履职尽责,着力抓好项目方案优化、推进协调、督促检查等工作,及时帮助各级河长协调解决矛盾和困难,为黑臭水体整治项目开辟“绿色通道”,保障整治项目取得成效。

二是统筹推进,系统整治。各级河长要按照各地市制定的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方案,统筹推进。围绕城市精细化建设管理方略,重点坚持“上游与下游相结合、岸上与水下相结合、干流与支流相结合、主管与次管相结合”的整治思路,实施系统性治理和连片整治。按照“拆、截、清、修、引、测、管、景”的总体要求,加快落实控源截污、排口整治、河道清淤、生态修复、引流补水等综合整治工作,严格按照时间节点、整治标准及整治责任人,做到“一河一策一人”,确保整治任务可以按需按时完成。

三是挂图作战,强力推进。实行挂图作战,重点要抓好“三图一报表”。墙上一张图(进展通报表),列入整治目标的黑臭水体逐条明确工作内容、开竣工时间、责任单位,每月进行一次进度汇总,对序时进度较慢的,要倒逼实施主体及相关单位,确保按序时进度推进;手上一张图(现场督查图表),对每条黑臭水体定期进行一次现场督查,对照进度分类标记;现场一张图(整治公示牌),标明每个黑臭水体的名称、整治内容、开竣工时间、责任单位及责任人,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每月统计一次进度报表,报省、市、县(区)相关领导、部门及各实施主体。

四是整合职能,单设机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设计和组织领导,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建议安徽省科学整合有关部门的职能,设立单独的监管机构,以便解决“九龙治水”和监管重合、错位的问题。在职能整合过程中,对于相关职能能够独立剥离的,应当予以剥离,合并到统一监管的部门;不能独立剥离的,可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予以保留,分工负责。

五是强化监督,严肃问责。相关监管机构要进一步强化对黑臭水体治理工作的监督,特别是对个别河长履职不到位、责任不落实等情况要重点监督,避免失职渎职、监管不力、整治工作流于形式等问题的出现。同时,监管机构还要进一步加大对个别企业、商户、居民违规排污的查处力度,一经发现要及时调查、追责,以严格监督的方式倒逼黑臭水体整治工作与河长守水有责的落实。

六是注重维护,长效管理。治水是一场“持久战”,目前安徽省的大部分黑臭水体“摘帽”仅是阶段性胜利,还需长久的巩固和提升。对已完成整治的黑臭水体,在移交前明确由原实施单位进行管理养护,实施单位要落实管理养护经费和长效管理措施。对符合移交条件的水体,明确管养单位并及时办理移交手续,管养单位落实管养经费和长效管理措施。各级河长要定期开展跟踪问效,对发现的各类管养问题,及时反馈给责任主体限期整改。

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是城市水环境综合改善过程中重要的阶段性工作,是各级人民政府需要限时完成的工作目标。各级河长和相关政府部门必须充分认识到“黑臭在水里,根源在岸上,关键在排口,核心在管网,重点在监管”。严格河长守水有责,高位推动的工作机制,突出因河施策、系统整治、强化监督、后期管养等工作重点,彻底改善黑臭水体的面貌,还群众一个“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美丽安徽。

新闻推荐

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农业发展

民进安徽省委会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特别提出“要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引...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