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松林新编黄梅戏《邓稼先》的舞台呈现
众所周知,舞台是戏剧表现的重要因素。有学者在谈到其作用时指出:“若说表演是‘红花\’,舞台就是‘绿叶\’。‘红花\’虽美,但也需要‘绿叶\’陪衬。”传统的戏剧舞台是极简主义的,从构成论的角度来说,只有演员及其表演,而没有标志审美现代性的布景、灯光、舞美和特效。在这样的舞台上,戏剧的艺术魅力完全依赖于剧本和表演,因此它对编剧和演员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曹禺就曾说过:“当演员在舞台上无所凭依时,就只能依靠自己的表演技巧赢得观众的喝彩。”但是由于这样的舞台是极简的,特别是中国传统戏剧一桌二椅式的设计,即便演员的表演不俗,也很难去营造一个幻觉的空间,并且将观众完全带入其中。就像狄德罗在《论戏剧艺术》中所提出的“第四堵墙”,这堵墙横亘在观众和舞台之间,使观众坐在剧场里会始终感觉到它的存在,所以他们会自然而然地和舞台上表演的剧目保持距离,时刻意识到自己只是在看戏。
然而,现代舞台不一样,它在构成上并不是极简主义的,而是非常繁缛的,从演员妆容到舞美、灯光,从舞台美术、音响到特效,均是十分考究。可以说,这些因素是现代戏剧舞台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正是因为这些手段的出现,戏剧迅速脱离传统并且迈向现代。特别是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舞台艺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浮空成像技术、多媒体背景、3D效果设计、合成音效等被广泛运用,其效果就使舞台艺术更加逼真,有时甚至能够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这也就是说,现代舞台很容易制造艺术幻觉,它可以通过声光电化的手段将观众轻而易举地带入到艺术的情境之中,使之欣喜、陶醉、忘却自我,进而产生强烈的艺术共鸣。当然,在舞台诸要素中,最为关键的仍属演员的表演,精湛的表演不仅会使这一过程加快,瞬间抓住观众的审美心理,并且变得持久,还会使这一情感体验得到强化。这也就是为何那么多的观众坐在剧场中经常会忧伤、彷徨、惊愕、错愕、流泪、欣喜若狂的根本原因。传统的戏剧批评多拘泥于其主题和题材,而忽略了舞台的总体表现--因为它是一个中性的空间。在现代舞台出现以后,这种批评显然需要调整,或者被新的批评所取代。从艺术发展的角度来说,这是历史的必然规律,无法阻挡。新的戏剧批评会将舞台视为一个整体或者装置,其中故事题材、演员表演、布景、舞美、灯光、音乐和特效都是这个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对戏剧的分析若想更加深入的话,就必须拓宽范围。
新编黄梅戏《邓稼先》是继《徽州女人》、《徽州往事》之后安徽再芬黄梅文化艺术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的精品力作。该作以“两弹元勋”邓稼先的经历为核心,生动再现了他欣然领命、阔别家人并带领团队远赴西北荒漠秘密研制原子弹和氢弹,最终身患恶疾不治而逝的过程,深入表现了他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及为国家和民族慷慨付出的爱国主义精神。该作试演之后,好评如潮。有评论者说:“整场戏没有讲任何大道理或唱高调,也没有把主人公描绘成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而是从细微着眼,以真情动人,通过邓稼先在忠孝不能两全的情形下,忍痛割爱,毅然抛开对家人的不舍与眷恋,隐姓埋名,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在西北戈壁,真实地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赤胆忠心的爱国英雄;也通过许鹿希无怨无悔、坚守诺言,支持丈夫的事业,一边独自照顾年幼的儿女和病重的婆婆,一边痴情等待丈夫归来,生动地刻划了一个深明大义的贤妻良母。”“这样的故事本身就感人肺腑,催人泪下。”“这场戏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些批评洞幽烛微,充分揭示了《邓稼先》的思想主题和审美意蕴。如果兼及其舞台的整体表现,我们就能更深入的体会到其艺术的精妙绝伦。
首先是服饰。有理论家认为,对于很多演员,其角色的内在化表演实际上从他们首次穿上戏服时开始。但是从功能上来说,戏剧的服饰不应该绚丽夺目,成为视觉聚集的场所,若是那样的话,就会使观众分散注意力,从对戏剧本身的欣赏转向对服饰的关注。罗兰·巴特在《戏剧服饰的病态》一文中强调,“服饰总应该保留其纯粹功能的价值,它既不能使作品窒息,又不能使作品膨胀,它应该避免用一些独立的价值来替代戏剧行为的意指。因此,当服饰变成了一个自我目的的时候,它便开始应该受到指责了”。所谓“自我目的”就是炫耀和夸张,不合时宜地呈现服饰本身的美。在戏剧舞台上,服饰应该服务于对象,符合人物的年龄、身份、性别和职业,当然也应该和时代紧密结合。服饰的得体不仅能够使角色更加鲜活,而且有助于观众的审美接受。黄梅戏《邓稼先》中的服饰设计可谓恰如其分,既不夸张也不繁缛,既不艳丽也不媚俗。在整个剧作中,邓稼先及其夫人许鹿希的服饰不断变化,这些变化不仅符合他们的身份,而且契合戏剧的场景。特别是原子弹试验成功之后,包括工人、学生、农民、知识分子在内,社会各个阶层欣喜若狂,此时不同角色穿着不同服饰在舞台上亮相,艺术表现力非常强。在服饰的风格上,设计者称得上是别具匠心,既注意写实,也注意表现。在几乎所有生活化的场景中,尤其是对事件的再现中,角色的服饰总是尽可能地贴近生活,遵循生活的真实。然而,在幕间、在追忆、在深化作品的主题时,设计者又大胆调整了服饰的风格,即由写实主义向表现主义转变。轻纱曼妙的女子,器宇轩昂的少年,他们的服饰不仅增强了戏剧的可观赏性,而且渲染了气氛,营造出浓郁的艺术氛围。(上)
新闻推荐
明年高考报名10月15日开始10月15-19日应届考生报名 10月23-24日非应届考生报名
10月15-19日应届考生报名 10月23-24日非应届考生报名
安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