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编者按】
如何加快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是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在日前举行的省政协月度专题协商会上,与会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围绕促进三产融合,加强科技创新、市场主体带动、强化基础支撑等,积极建言献策。
拓宽思维开辟新业态
“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应着力改变‘就农业论农业\’的传统思想观念,充分借鉴工业经济和数字经济的发展模式与经验教训,不断开拓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新业态。”省政协副主席牛立文表示,安徽省在着力打牢现代农业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基础、培育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新主体、不断提升农业综合竞争力等方面成效明显,但与山东、河南等先进省相比,仍然存在一些亟待破解的难题。因此,要更好地把握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和关键,坚持农业产业化思维、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业品牌化营销,以农产品加工与营销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同时,强化农业科技和金融支撑,推动农业资源要素的集聚和优化配置。
牛立文建议,更好地把握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与打赢三大攻坚战的辩证关系,充分发挥现代农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基础作用。要加强防范与化解三农领域金融风险,为金融资本进入农业设置符合省情的风险防火墙与基础防线,努力把发展现代农业的金融风险降到最低;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与产业脱贫有机结合,大力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与产业扶贫有机结合,通过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更加坚实的产业基础;解决农业资源利用和污染防治中的突出问题,以大力发展绿色农业为导向,努力形成与环境资源承载力相匹配、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的农业发展新格局。
扶持壮大农产品加工业
“安徽省农产品加工业近年来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但调研发现,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还面临企业规模小、带动能力弱,精深加工度低、知名品牌少,融资难问题突出、保险保障不足,发展思路不够开拓、政策支持不够到位等诸多挑战。 ”民盟安徽省委表示。
民盟安徽省委提出,科学制定规划,立足本地农业资源优势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同时在全省范围内加强调控,避免各地之间同质竞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扶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政策,建立农产品加工项目审批绿色通道,提供全面的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并在基地建设、涉农用电、金融保险、农发资金安排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找准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的路径,坚持走培育和引进并重的路子,抓住科技创新、资本运作、集聚发展等关键因素,引导企业提升发展水平和竞争能力;健全利益联结机制,进一步完善订单带动、利润返还、股份合作、服务联结等利益联结关系,建立农民分享产业融合发展成果利益保障机制。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力量,要继续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力度。 ”省政协委员李志伟建议,进一步增加财政扶持专项资金,优化和完善扶持政策,围绕增强经营主体服务功能和发展能力,加大对技术推广、产品认证、直供直销、人员培训和信息化服务的扶持;做大做强政策性担保机构,降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担保门槛,降低担保费率,为经营主体提供多元化、多层次的融资担保服务;完善农业政策性保险,扩大保险支持范围,特别是特色农业保险的范围;在土地“增减挂”指标方面向农业大市农业大县倾斜,建立农业主产区设施农业、休闲农业等建设用地“先建后补”的机制。
李志伟提出,加快健全适度规模经营管理和服务体系。省级层面要尽快启动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纠错工作,建立完备的省、市、县、乡4级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市场平台,引导土地经营权在公开市场有序流转。同时,加强流转合同管理和土地流转用途管制,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健康发展。
加大现代农业研发投入
“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是实现安徽省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和坚实基础。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是提升农业原始创新能力和增强农业科技创新发展后劲的有力抓手。 ”致公党安徽省委表示,当前,安徽省在相关平台建设中仍然面临后续研发投入不足、管理和考评机制不健全、农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等难点问题,亟待解决。
致公党安徽省委建议,增加科技创新平台持续资金投入,平台建设依托单位应对平台建设配套资金和仪器设备维修维护专项经费,并充分利用平台资源与基础,积极申请国家、省市等相关项目,形成“以项目促运行”的良性发展;健全创新平台管理和考评机制,借鉴高等院校公共实验室实验师职称评审办法,建立平台专职技术人员绩效评价和考核办法;确立科研院所与高校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增加研发类科研项目中科研院所与高校承担的比例及支持额度。
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
如何抢抓“互联网+”机遇,为传统产业转型开辟空间?省政协委员陈晓强建议,强化政府导向作用,积极开展农业物联网示范,加强对从业者的培训,使其了解“互联网+”的运作模式与操作方法,提高其科学文化素质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稳妥推进农业物联网应用。推进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安徽省农业大数据研究与应用中心,推广基于 “互联网+”的农业大数据应用服务。打造“互联网+现代农业”产业链,推动互联网与农业全产业链融合,用互联网技术改造生产环节以提高生产水平,管控生产经营,以保证品质,创新产品营销,融合整个链条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形成一个农业互联网生态圈。
“农业物联网的大范围推广,走向大的市场,关键在于商业模式的开拓创新。 ”陈晓强提出,构建多方共赢的商业模式,通过市场机制让物联网真正成为一种商业驱动力,让物联网运行的各个环节都有相应回报,促进物联网持续快速发展。
加强农机农艺农信融合
农机、农艺、农信融合,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农工党安徽省委调研发现,农机、农艺、农信融合水平不高仍是安徽省建设现代农业的短板。
“加强农机、农艺、农信融合既是技术问题,也是管理问题。 ”农工党安徽省委建议,加强组织领导与政策支持,成立农机、农艺、农信融合发展协调小组或专家组,制定相关例会制度,协调解决困难和问题。建立农机生产企业、科研推广机构及作物生产企业联动的工作机制,农机、农艺部门主动作为,科研单位联合攻关,推广机构相互沟通协作。
农工党安徽省委提出,完善生产技术体系,组织开展农机、农艺、农信关键技术集成、适用机具组装配套技术研究,主攻重点作物、关键环节机械化;打造示范应用平台,选择农机科研部门和运作较好的农机合作社、种粮大户作为示范点,选择典型作物和典型农业生产过程,建立农机、农艺、农信融合试验示范区;提升信息化水平,建设完善省级农业信息化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努力实现各相关单位数据互联互通,信息目录共享。
打造特色农业产业集群
安徽位于长三角腹地,农业产业基础较好,有发展现代农业的资源禀赋、内生动力。民进安徽省委认为,应以此为基础,打造长江经济带安徽特色农业产业集群。
“一个地方特色农业产业集群的形成,主要是经济主体根据市场供求状况自主选择、优胜劣汰的结果,但也离不开政府科学规划与指导。 ”民进安徽省委建议,应明确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在整个区域产业体系中的地位,确定其整体布局、发展重点。同时,引导龙头企业整合资源要素,发展成为规模化、集约化的行业领军企业,担当起集群内主体合作的组织者角色。充分利用“互联网+”高科技、大平台,推动实体贸易和电商销售相结合,促进营销模式创新和品牌提档升级。加大对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支持,充分发挥财政政策支持和导向作用,转变发展方式,夯实农业基础设施,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综合效益,以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
强化农村人才队伍建设
“近年来,安徽省在农村专业人才培训、引导大学生和专业技术人才扎根农村、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职业农民等方面作了积极努力,取得良好效果,但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省政府参事、安徽农业大学经管学院教授於忠祥表示,经过调研发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尤其是家庭农场主的群体素质与现代农业发展需求不相匹配,培育人才的机制尚未形成,对新型职业农民的概念模糊,培训对象不精准,向农村基层一线流动的用人导向不甚明确,懂农业不爱农村和农民的现象还很突出。
於忠祥建议,健全培育模式,实行从业资格证制度,健全培训体系,造就结构合理人才队伍;完善配套政策,稳定农村人才队伍;推进农村生产、生活、生态条件建设,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提升农村吸引力,创造使人才进得来、留得住的良好环境。
“强化爱农业、爱农村教育,形成爱农村、爱农民的社会氛围,是当前振兴农村人才队伍的关键。 ”於忠祥提出,在涉农院校,推行“思想教育+专业教育+情怀教育”的育人模式,将“三农”情怀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中,增强学生爱农村、爱农民的行动自觉。
新闻推荐
皖北煤电集团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葛家德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在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葛家德葛家德简历葛家...
安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