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安徽新闻> 正文

筑巢引凤凤纷至 转型升级展新姿

马鞍山日报 2018-09-19 11:38 大字

(上接第一版)

中冶华天既重学历又不惟学历。今年71岁的泰兴人张鑫珩,是个只上过小学的普通工人,但靠孜孜不倦的钻研和探索,拥有发明专利40多项。其原创设计“汲水浮坞泵站”年产值4亿元并出口;曾获日内瓦专利技术成果博览会EPC-WP金奖等,是高级工程师、国家级环境专家、水污染治理技术专家。2007年,他退休后,中冶华天多次上门邀请,最终用真诚感动了他。2012年,张鑫珩加盟中冶华天后,作为水环境研究院装备研究所导师,他带领装备团队不断完善其具有颠覆性设计的发明专利“离心自吸混合式倒伞型高效节能曝气机”“联通均衡高效曝气转盘”“少齿差潜水推流式搅拌机”,被国家权威检测机构检测、鉴定为两个国际领先、一个国际先进,定性为新一代高效节能产品,其中曝气机获得美国专利授权,又先后获省专利金奖、第18届国家发明专利优秀奖等,已应用于福建、安徽、山东近10个污水处理项目,效果极佳。如今,他拥有国家“十二五”“十三五”环保产业装备技术发展规划评审专家、中国环保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等一系列权威身份。

“效”显于五大板块,捷报频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聚高端人才,筑创新高地,挺转型升级,是中冶华天实施人才登高计划的宗旨。随着人力资源结构持续优化,质量持续提升,中冶华天实现了人力资源与组织架构、产品结构、市场定位的较好匹配,基本满足五大业务板块发展需求,初步夯实了支撑企业转型升级的基础。

高端人才的引进,拉动了业务提档升级。中冶华天把引进的高端人才配置到冶金建设“国家队第一梯队”,将钢铁冶金业务不断推高、做精;把高端人才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大力挺进环境能源、康养产业、房建市政等领域。8个技术研究院现有人员中近三年录用的高端人才占比超过80%,其中“互联网+”研究院、康养产业技术研究院科研团队几乎全部由近三年加入的高端人才构成。

高端人才的引进,为技术创新增添了强劲动能。据统计,2014年至今,中冶华天共立项重点研发项目127项,其中由新引进的高端人才主持或作为主要研发人员的项目达53项,占比41.7%;共申报发明专利785项,其中新引进的高端人才作为主要发明人的发明专利申请达290项,占比36.9%。新申请专利中,主要发明人为新引进高端人才的,固废领域占比90%,水环境领域占比80.71%,建筑领域占比100%,土壤修复领域占比100%。

高端人才的引进,为转型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钢铁冶金、环境能源、房建市政、工程咨询、康养等5大产业板块业务占比发生颠覆性变化。2013年时,钢铁冶金业务占比为65.64%,非钢业务占比34.36%,但2017年营业收入中,钢铁冶金占比降为26.87%,环境能源占比32.65%,康养产业占比29.17%,房建市政占比16.38%,工程咨询占比4.55%,变“一花独大”为“五朵金花”。

“花”立于春色满园,争奇斗艳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改革需要组合拳,产品、创新、价值理念、人才制度等必须匹配起来。中冶华天围绕高端人才创新机制、不断变革,构建了强大的人力资源优势,形成了鲶鱼效应,激发了潜能,发展活力倍增。”中冶华天副总经理、人力资源总监李慧莹说。

程寒飞,水环境技术研究院院长、教授级高工,享受国务院津贴,全国人大代表。他带领着的技术实力处于全国第一方阵90多人的全研究生团队(博士近半)围绕水和生态产业链开展研究、开拓市场服务,业界成绩显著,在全国2016年排第一,2017年列第二。

1984年生的安浩,南京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2015年9月加盟中冶华天后,他边干边学,次年底担任华天深圳第一个EPC+O项目设计主任,小试牛刀。2017年受擢拔担任华天水污染控制研究院院长后,该院又揽下深圳2个项目,目前3个项目均在建。“两年多来,我五分之四的时间在项目现场,今年一半时间在现场,说不累是假的,但专业有用武之地,再累也值。”他告诉记者。

王浩,热能工程专业首席专家,是华天自我培养的第一批博士,主持研发省部级科技攻关课题2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10余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56项(发明专利11项)。其中《焦炉上升管荒煤气余热回收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解决了行业难题,2016年被列为“国家节能技术推广目录”,编制行业技术标准规范,产业化推广应用效果显著。他2015年成为中冶华天最年轻专家,个人专利数量在公司领先,还是全国冶金建设行业最年轻的高级技术专家、省科技攻关项目评审专家。

李远德,2005年委以重任,调出人力资源岗位转行做钢铁冶金项目工程总承包项目经理,成为华天第一批项目经理。从2009年领衔项目经理至今,每年考核都是名列前茅,现在是项目部常务副部长,一级项目经理。“只要有钻劲、好学,没有不能适应的角色转换。”他自信地说。

中冶华天还坚决打破按年龄、学历、资历排辈的窠臼,让一批青年才俊先后走上重要技术和领导岗位,为形成高质量、高素质、高品质的干部队伍注入了“活水”。目前,公司中层正职干部中最年轻的30岁,专业首席专家中最年轻的34岁,二级机构负责人中最年轻的28岁,技术专家中最年轻的30岁。

新闻推荐

科技为犁 垦荒沙洲——记安徽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宋吉明

记安徽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宋吉明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