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安徽新闻> 正文

最浪漫的事:月圆之夜吟诗作赋

新安晚报 2018-09-19 10:45 大字

在古代诗词中,关于中秋的有成百上千首,这其中,宋代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最为人所知晓。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三季学术总负责人李定广早年在肥东老家度过很多个中秋。他说,中秋团圆之夜,吟诗作赋的传统古已有之,借诗歌抒发情感、展露才思也是很浪漫的事情。

在李定广看来,中秋吟诗的传统唐代之前就有,“唐朝中秋之夜,读书人在一起赏月又叫做‘玩月\’,一边玩月一边吟诗,更有味道。”到了北宋,中秋节又被定为官方的节日。一直到明清,赏月吟诗的传统都在读书人之间传承。既能表达情谊和才思,又能展现自己的情思。

李定广最喜欢唐代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和宋代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两篇都写到望月怀人,中华文化有见中秋月圆而盼亲人团圆的美好愿望。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是这样说的——“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整首诗传递了一种惆怅的情绪,月圆之夜却不能够团圆,只能把情思寄托于月亮,一句“不知秋思落谁家”,道尽了作者对天下人的关心和关切。而在苏轼的《水调歌头》中,那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更是传递出兄弟亲人不能团圆,但仍希望各自健康长寿的美好祝愿。

李定广回忆,自己小时候在家乡肥东农村过中秋,印象最为深刻的有两件事:一是玩火把。“我们那个年代农村孩子最爱中秋之夜玩火把,非常疯狂,现在中秋玩火把好像已经不多了。”第二件事情则是吃月饼,由于那时家里穷,孩子们能吃到一个月饼就不错了。“记得那是软软的广式月饼,非常好吃。”而李定广经常吃不上月饼,只能跑出去看人家吃月饼,这又叫“相食”。现在各种月饼应有尽有,只是感觉没有小时候的月饼好吃了。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陈牧

新闻推荐

铜冠铜箔等2家企业入选2018年安徽省绿色工厂名单

本报讯(通讯员戴华龙)日前,省经信委公布2018年安徽省绿色工厂名单,全省99户企业入选,开发区企业安徽铜冠铜箔有限公司、安徽科...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