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安徽新闻> 正文

数字经济激发转型升级新动能 聚焦数字中国建设系列之二

广西日报 2018-09-18 07:09 大字

地方举措

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将覆盖长三角全境

长三角各省市将根据《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等指导性文件,聚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未来将大力发展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集成电路等核心产业,以此打造覆盖长三角全境的数字经济产业集群。

在近期的相关会议中,长三角各地相关政府部门负责人和产业界代表普遍表态,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新时期产业变革的驱动力,并将推动长三角产业融合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新一轮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必须借助数字经济这一新型生产要素,实现对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以及培育出具有世界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经济发展新动能。

为确保数字经济产业集群的快速成型,以及产业发展水平,长三角区内各地方未来还将联合制定出台相应的产业政策和推进措施。此前,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主任陈鸣波已透露,长三角携力推动数字红利不断释放,一要加快物联、数联、智联布局,夯实数字化基础设施;二要加快推动“两化”深度融合,拓展数字经济发展的空间;三要加快数据开发共享利用,优化数字资源的配置效率,支持多领域数据的联通共享,增进大数据应用合作。(摘自《经济参考报》)

安徽:“数字江淮”打造数据引领型发展模式

建设“数字江淮”、发展数字经济,是安徽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今年6月,安徽省发改委牵头起草《关于加快建设“数字江淮”的指导意见》,报经省委、省政府同意印发实施。8月,起草《关于建设“数字江淮”中心的初步考虑》,对“数字江淮”中心的功能定位、主要任务等深入探索。同时启动《“数字江淮”中心平台建设总体方案》编制,深入推进“数字江淮”中心建设。

人工智能、物联网、5G、智能驾驶等新应用爆发,驱使全球半导体产业持续增长。今年该省出台的《安徽省半导体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1年)》提出,打造以合肥为核心,以蚌埠、滁州、芜湖、铜陵、池州等城市为主体的半导体产业发展弧,构建“一核一弧”的半导体产业空间分布格局。到2021年,半导体产业规模力争达到1000亿元,半导体产业链相关企业达到300家,芯片设计、制造、封装和测试、装备和材料龙头企业分别达到2家至3家。

“为培育壮大新动能,广西省大力实施‘皖企登云\’计划,支持建设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安徽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皖企登云”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到2020年,实现1万家企业与云资源深度对接,带动10万家企业“登云”。

(摘自《安徽日报》)

浙江永康:五金产业加快拥抱“数字经济”

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伴随着“数字经济”席卷各行各业的风口,由其衍生出来的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在浙江永康市企业中不断发酵,逐渐形成五金产业转型升级的内生动力。

近几年来,永康企业充分发挥五金产业集聚效应,重点开发智能化电动工具、小家电、智能家居等产品。以大数据的应用架起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全面沟通的桥梁,主动迎接市场的变化,积极引导产业消费深度发展。“我们鼓励工业企业广泛应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结合我市电动工具、小家电、门业、杯业等重点领域的优势,在产品中融合传感器、嵌入式软件和数控装置等新技术,丰富产品功能,升级产品性能,创造高价值工业产品。”永康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永康制造企业积极向“大数据”靠拢的同时,为企业大数据化提供完整配套的服务体系正不断壮大,信息化培训机构、信息化人才服务机构、信息化设备租赁服务机构、电子商务服务机构不断增多,为企业提升信息化服务提供支撑能力。

(摘自《经济参考报》)

杭钢:转型升级打造数字经济产业特色小镇

1957年,杭钢半山钢铁生产基地落成以来,“十里钢城”带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

2015年,杭钢关停了半山钢铁基地,开启了杭钢转型升级之路:用150天时间,有效化解了涉及2万人次的19个历史遗留问题,安全关停半山钢铁基地400万吨钢铁产能,平稳分流安置1.2万人。

“杭钢未来发展很清晰,突出半山和宁波两大高地建设,聚焦钢贸、节能环保、数字经济、技术服务四大产业平台发展。”杭州钢铁集团公司负责人说。接下来,杭钢将重点筹划“杭钢智谷数字经济产业特色小镇”。按照规划,杭钢智谷数字经济特色小镇就在现有半山钢铁基地建成,分两大块,一块是建筑面积为146亩的杭钢数字经济总部基地,另外是将原有厂房改造成为40万平方米的杭钢数字经济产业园区。杭钢数字经济总部基地预计将吸引经济龙头企业区域总部入驻,入驻企业计划超过200家。

(据《杭州日报》、杭州网综合)

声音

互联网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代科研型互联网、第二代消费型互联网和第三代生产型互联网。互联网发展40多年,前两个阶段在科研领域和消费领域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目前互联网正进入第三个发展阶段,主要标志就是互联网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刘韵洁

用数字连接资源、处理交易、重组流程等,将推动企业加速创新和管理变革,实现更强竞争力、更可持续发展。以制造为例,设备、管理联网,可让生产效率和品质提升,通过大数据分析和预测市场需求,将极大降低库存压力,也使柔性生产成为现实。——用友网络董事长兼CEO王文京

(摘自《新华日报》、新华社)

■相关新闻

浙江制造,遇见工业互联网

在杭州市高新区(滨江)正泰新能源电池车间,质检员小孙身旁多了位装载有阿里云ET工业大脑的AI质检员。这位上岗不久的“新手”,让小孙刮目相看:24小时无休、“眼速”是人工的两倍以上、质检准确率稳定在95%以上;

在相距约130公里的新昌,陀曼智造董事长俞朝杰忙得不亦乐乎。深耕轴承行业近20年,陀曼智造定制开发了一套实用版的微型智能制造系统,如今正在当地近百家轴承企业中推广应用;……

看似毫无关联的人和事,背后其实都与浙江工业正在酝酿的一场大变革密切相关——发展工业互联网,助力浙江制造高质量发展。9月4日,浙江省工业互联网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上,相关部门对近期印发的《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做出解读。积淀已久的浙江工业互联网,终于掀开面纱露出真颜。

共享“最强大脑”。让行业专家折服的supET大脑,正是浙江重点建设的supET“1+N”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核心部分。该平台是浙江省推动优势企业强强联合,整合省内优质资源,合力打造的跨行业、跨区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其中,“1”就是supET工业互联网平台,由阿里云、中控、之江实验室共同参与建设。当前,无论国际还是国内,工业互联网发展如火如荼,全球制造强国、国内制造大省,甚至全球领军企业纷纷投入该领域。目前,ET工业大脑已经成功服务了中策橡胶、正泰新能源等数十个工业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帮助企业创造利润数十亿元。

虽小有成绩,但总体而言,浙江工业互联网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任重道远。根据《实施意见》,“到2020年,培育形成1个具有国际水准的基础性工业互联网平台”;“到2025年,形成1个国际领先的基础性工业互联网平台。”

加快“上云入网”。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基础薄弱,缺少人才,资金不足,如何跟上并借力工业互联网驶入发展快车道?《实施意见》提出,以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推动低成本、模块数字化设备和系统的部署应用,破解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难问题。新昌轴承产业先行一步,作出了有益探索。作为新昌县传统产业,高峰时期全县有轴承企业1500多家,虽然近年来企业数量整合后降到600家左右,但是利润薄仍困扰着产业前行。“整个行业迫切需要数字化改造来帮助企业消除影响质量、效率、成本的黑洞。”俞朝杰说。(摘自《浙江日报》)

贵州绘制创新创业地图

贵州省科技厅整合全省双创资源,通过数据模型和先进的可视化技术,绘制了贵州省创新创业地图,贵州全省102家孵化载体都可以在地图上找到自己独一无二的位置。这份地图全面直观地呈现一个区域乃至全省的双创生态建设、资源布局、产业趋势等发展变化情况。

目前,贵州省拥有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5家(含国家级6家)、大学科技园11家(含国家级2家)、众创空间56家(含国家备案25家)。创新创业地图就像一个创业资源中心,创业者(团队)、科技型企业、服务载体等创新创业链条上的要素都汇集在一起,既能自我展示,又能查询所需、寻求合作并相互扶持,形成开放流动的创业在线生态系统。借助创新创业地图,可以基于地域、行业、发展态势等要素形成不同层面的数据,为双创要素高效合理地分配、科学引导相关产业发展等提供决策依据。又可以加强对数据资源的挖掘分析,增加对毕业企业的跟踪评估,研究孵化企业成长规律、社会贡献、探索建立毕业企业反哺机制。通过信息的开放与交流,还有助于孵化载体之间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协同合作,在垂直细分领域,避免同质竞争。此外,部分地区可以借助地图,引入更多资源,完善本地创业服务,实现创新创业“换道超车”。

(摘自《科技日报》)

新闻推荐

新增建设用地超期未用或收回

本报讯近日,《安徽省建设用地年度计划管理办法》正式公布。该办法明确提出:超过新增建设用地计划使用期限,未提出农用地转用...

安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