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安徽新闻> 正文

汪晓棠粉彩仕女图瓷板画

合肥晚报 2018-09-18 03:47 大字

新粉彩瓷器是民国瓷器中最绚丽的一枝,在继承清代粉彩瓷器工艺的基础上,又创新意,其开山之祖汪晓棠、潘匋宇功不可没,之后开启了“珠山八友”时代的辉煌。

汪晓棠,名棣,号龙山樵子,斋号“彤云山房”。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出生于江西婺源,少时在杭州以绘纸绢团扇、折扇为生,后为避祸来到景德镇,步入绘制彩瓷的行当。因他具有极高的造型艺术天赋与书法修养,几年时间便名满瓷都,还当选为浮梁县陶瓷美术研究社副社长。

只可惜汪晓棠39岁就英年早逝,作品传世量不多,因而真迹就显得更为可贵了。

汪晓棠的这套粉彩仕女图四条屏瓷板画(如图),每瓷屏长65.4厘米,宽16.6厘米,厚1.3厘米,是安徽省博物馆早年从阜阳地区征集入藏的。

此作品以四条屏的形式表现,充分借鉴了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元素,诗、书、画、印俱全,且精妙至极,可以说是代表着民国时期粉彩瓷板艺术的最高成就。

这套瓷板每条屏中分别绘两位仕女,第一屏以仕女对镜梳妆为主题内容,窗外以假山怪石、修竹梧桐作背景。

右上有诗曰:“云鬟对镜梳,肯伴熏香坐。梧叶满秋声,晓妆寒欲堕。”紧接着书款:“抚桃花庵主大意,珠山客棣。”

这里的“桃花庵主”应指的是唐寅(唐伯虎),相传苏州城北有桃花坞,宋时枢密章粢的别墅,久而废为蔬圃,后被唐寅看中,于明正德二年(1507)建为桃花庵别业,自号“桃花庵主”,有诗作《桃花庵歌》:“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唐寅是画仕女图的名家,所以此处汪晓棠是仿唐寅仕女图的风格而作。而“珠山”是景德镇的一处名胜和制瓷胜地,民国制瓷名家们多有此类落款,如“画于珠山客次”、“写于珠山客次”等,景德镇自古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工匠八方来,器成天下走。”汪棣是婺源人,自言“珠山客”也就很好理解了。款的下方又有红彩仿白文印“四如”和朱文印“碧云轩主”。

第二屏以二女河边浣纱(洗衣)为主题,背景以青青垂柳、江水河岸相衬托。又作诗曰:“柳色春舒面,柔条拂绿波。浣纱江上女,未解蹙双蛾。”下款:“六如居士有此本,龙山樵子写。”六如居士也是唐寅的别号,龙山樵子则是汪棣的号,下有红彩白文“汪”及朱文“棣”印章二枚。

第三屏所绘内容为两女窗前刺绣,窗外流水潺潺,红叶似火。以诗和曰:“门前少流水,红叶懒成吟。相惜绿窗里,年二度绣缄。”下题款为:“小长草屋花隐,汪棣并题。”又有红彩白文“汪印”与朱文“晓棠”印二方。

第四屏绘两仕女一坐一站于案前,案上置一锦瑟(古琴),从背景看应是在户外的庭院中,有劲松一株,青草几点。佐以诗文:“绿阴幕娇媚,锦瑟平安置。商量指上弦,暂放心中事。”下款:“碧云轩主”钤红彩白文“棣印”与朱文“小棠”印章二枚。

汪晓棠作为民国新粉彩瓷艺的奠基人,其人物画继承了清代改琦、费丹旭的工笔人物画之精髓,人物造型一丝不苟,画面设色秀雅洁净。就这套仕女图四条屏而言,汪氏以柔美流畅的线条,将仕女妩媚俏丽、婀娜婉约的姿态表现得淋漓尽致,给人以跃然纸上之感。

一般来说,民国早期的粉彩作品,多只画人物,少有衬景,常无题款,以印章代款。

铁源先生《民国瓷器鉴定》一书中就指出:“汪氏英年早逝,作品传世较少,作品少见长题。”而这套仕女图四条屏板屏,不仅每屏均有应景诗作和题款,而且所用八方红彩印章个个不同(特别是“碧云轩主”印甚为少见,题款中也出现,应该是汪晓棠另一个别号)。

从其背景丰富且描绘精细的风格来看,应属汪晓棠盛年时期精品。另外,这套四件保存的如此完好,且长达65厘米的尺寸,在民国瓷板画中很是少见,殊为可贵。

刘东 柳丝

新闻推荐

第九届中国金属学会青年学术年会在马召开

本报讯(记者余萍通讯员汪盛颜)9月14-16日,由中国金属学会和中国金属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办、安徽工业大学承办的第九届中国...

安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