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古今”看农机
题图:农交会现场。本报记者 徐国康 姚林 摄
本报记者 何珂
“传统稻米种植的主要工序,包括犁田、插秧、灌溉、除草、收割、筛谷、磨谷……”9月16日,在中国安徽名优农产品暨农业产业化交易会的6号展馆内,9岁的何子轩在妈妈的帮助下读着展馆内“稻米种植工序图”上的文字。
何子轩身后的展台上,风车、筛子、连枷、掼桶等老物件吸引了不少观展者的目光。 “明朝科学家宋应星在《天工开物》里描述,‘收获之时,雨多霁少,田稻交湿,不可登场者,以木桶击取\’。 ”负责该展区的省农业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道,“掼桶是江淮地区农村曾使用的打稻工具,外形是一方形木桶,桶底有两根长木脚,便于在稻田中拖动,四方可容四人掼稻。 ”
除了掼桶,这里还展示着用于稻谷破壳取米的工具——土砻、古代的播种机——耧机,以及提水机械——龙骨水车等。 “三脚耧是耧机的一种,三脚耧下有三个开沟器,播种时,用一头牛拉着耧车,耧脚在平整好的土地上开沟播种,同时进行覆盖和镇压,省时省力。 ”省农业博物馆工作人员说。
传统种植工具凝聚着古人的智慧,数百上千年之后,广袤的农田里发生了哪些变化呢?农业种植的技术、工具等又有哪些不一样?在这次农交会上,也许能找到答案。
走进10号展馆,一台台平时在城市看不到的大型农机吸引了很多参展者的目光。 “看到这些,不仅小孩子震撼,我们大人也很惊奇,没想到现在种植庄稼已经这么高科技了。 ”在几台造型独特的农业机械前,合肥市民吴女士正忙着给儿子拍照留念。
“这个大块头是播种机,别看它很笨重,却是一台能够以精确的播种量、株行距和深度进行播种的机械,具有节约种子、免除出苗后的间苗作业、使每株作物的营养面积均匀等优点。 ”久保田农机展区的工作人员介绍道,现代农业不仅播种有机器,收割也有机械,“旁边这个块头更大的,足足有2.8米高,它的全名是全喂入联合收割机。 ”
农机展馆内,大块头的家伙不少。四个大大的轮子,搭配着细长的铁杆子,这个看起来奇形怪状的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有着大本领。合肥多加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展区内,销售经理徐康介绍说,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是窄轮设计,轮子只有2厘米到3厘米,与常规地面植保机相比,不易伤苗,甚至比人走在田里损伤还低。正常情况下,每分钟能够完成0.5亩至1.5亩地的作业,每天最高作业面积可达400亩以上。
农业机械展示本领,有智慧的农业管理软件也不落后。登录手机App,实时掌握农作物生长态势、及时获取农业领域最新资讯,快速查询农资产品真伪等,与往年一样,今年智慧农业在农交会上很亮眼。
“两人高的搂草机,8个盘齿操作起来效率高;只到我膝盖那么高的微耕机,不管是旱地旋耕、水田作业,还是开沟培土、起垄作业都很方便;水肥一体化智能监控系统,通过操作触摸屏进行管控,就能自动控制灌溉量、吸肥量、肥液浓度、酸碱度等水肥过程中的重要参数。”在展馆内参观的种粮大户吴华感叹道,“农机发展真快,我在这里见到了很多想都不敢想的机器和技术。 ”
记者离开10号展馆时,又碰到何子轩小朋友,他母亲告诉记者:“看了传统的种植工具,再来看看高科技农业。以前逛农交会总想着吃吃喝喝,今年逛农交会长了不少知识,有古代的也有现代的,让人有种穿越古今的感觉。 ”
新闻推荐
1200余青少年将获体育高手免费指点 2018年全国青少年体育冬夏令营安徽站启动
2018年全国青少年体育冬夏令营安徽站启动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