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迎来90周年华诞 为海内外输送30余万优秀毕业生
[摘要]为海内外输送30余万优秀毕业生
○安徽大学人才发展论坛 ○安徽大学首届国际文化节
至诚至坚九十载,桃李芬芳美名扬。9月16日,安徽大学迎来90周年华诞。建校90年来,安徽大学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发扬“至诚至坚、博学笃行”的校训精神,不断开拓教育教学、科研创新之路。为国家和地方输送了30余万名优秀毕业生,其中不少已成为学界领军人物、业界管理骨干、党政部门领导,是省内毕业生人数最多、分布最广、影响最大的高校。
安徽大学坐落于安徽省会合肥,成立于1928年,是安徽现代高等教育的开启者和奠基者之一。学校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摇篮·分层分类培养人才
安徽大学从创设之初就确定“造就专门人才为宗旨”,探索学年兼学分学制;如今,从“三基并重、全面发展”“文理交融、理工互通、寓教于研”到“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系统探索实践,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富于人文情怀、科学精神和国际视野,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各行各业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经过多年探索,安徽大学推进“233N”本科人才分层分类培养模式改革,培养了30余万名优秀毕业生,分布海内外各地,为人类文明社会进步作贡献,在各自领域逐步成长为中坚力量。
2011年9月,安徽大学文典学院开班,遴选新生培养拔尖人才。除了文典学院的拔尖人才培养模式,从2011年起,安徽大学还启动卓越本科生的培养计划,培养专业领军人才。2017年与合肥市共建互联网学院,实施“互联网+”人才培养战略。从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合作,到与兄弟高校、大院大所协同,学校开创了被誉为“安大模式”的研究生联合培养体系。
中坚·博学笃行科研创新
安徽大学一直有着“研究高深学问”的传统。当下,学校着眼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加强学科交叉融合,积极参与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主动融入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科技成果广泛运用于新能源汽车研发、新型功能材料开发、深海深空探测、采煤沉陷区生态环境治理等领域,取得了良好的效益。学校已成为研究与解决安徽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重要基地、区域创新体系的一支重要力量。
“十二五”以来,安徽大学共获批“徽文化传播智能交互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激光多普勒深海热流速测量系统研制及应用”、“海洋细菌漆酶的中试研究”、“河流旁路多级人工湿地净化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等国家863、973、科技支撑计划和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课题和子课题3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9项(包括重点项目3项),平均立项率位于省属高校首位;共获省部级科研奖励共计41项,其中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18项,教育部优秀科技成果科技进步推广类二等奖1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数和授权专利数逐年增长。
高地·深入推进国际交流合作
一直以来,安徽大学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作为外交部选拔录用公务员定点高校,为外交部输送了众多专门人才;作为国家公布的华文教育基地和接收政府奖学金留学生的高校,较早开展留学生教育。同时,学校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与国(境)外百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友好关系,与智利圣托马斯大学、乌克兰哈尔科夫大学、阿塞拜疆巴库大学合作设立3所孔子学院,并成立8个国别区域研究中心,针对“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在内的相关问题开展研究,进入中国高校智库100强。
9月15日上午, “一带一路”大学校长论坛就在安徽大学磬苑校区文典阁成功举办,16个国家50位大学校长和代表应邀与会,共商高等教育合作发展的新路径,探索了高等学校互鉴共进的新模式。
15日下午,安徽大学首届国际文化节在磬苑校区鸣磬广场举行,来自20个国家的留学生汇聚一起,通过各具特色的图片、美食、工艺品、民族服饰和传统歌舞表演为观众们奉上了一场国际文化盛宴。吸引了校内外逾三千人参与,也让更多的人体会到了学校的国际化氛围。
未来的安徽大学,将朝着2028年基本建成“国际知名、国内一流大学”的建设目标,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不断书写属于安大的崭新篇章。
蔡丽丽 合肥晚报 ZAKER合肥 见习记者 唐萌 文/图
新闻推荐
—访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董开军今年4月,省高级法院部署全省法院开展“江淮风暴”执行攻坚战。一场声势浩大的执行风暴...
安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