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时评】“空巢悲剧”,折射养老之痛
叶祝颐
近日,安徽芜湖某小区内,一对退休教师在家中意外身亡,数日后才被邻居发现。据悉,老人有儿有女,其长子就住在马路对面的小区。记者从辖区城东派出所了解到,老人家中门窗完好,没有翻动痕迹,初步排除刑事案件的可能。(据澎湃新闻)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父母双亲死在家里多日,住在马路对面的子女竟浑然不知,这样的悲情故事令人痛惜不已。据介绍,老汉身患老年痴呆症,还要靠身患多种疾病的老太照料。试想,老人有儿有女,长子就住马路对面,如果子女常回家看看,每天打个电话问个平安,或者老人所在社区经常关心空巢老人的生活,能及时发现意外情况,这样的悲剧或许就不会发生。
人口老龄化是一个带普遍性的社会问题。数据显示,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约2.3亿,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老龄化问题将更加突出。如何让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是摆在政府与社会面前的一项迫切任务。政府有责任完善养老政策,为老人提供社会化养老服务,社区也应关注辖区老人的饮食起居,帮助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但是,庞大的养老责任不能全指望政府来承担,社会的关爱也不能取代子女的孝顺。面对“银色浪潮”,必须唤起年轻一代的敬老、爱老意识。
子女对老人尽孝,不仅体现在物质上满足老人的养老需求,关心老人身体健康与心理需求,尊重老人的权利,同样是孝顺长辈的重要内容。而且,老人除了需要物质赡养外,更渴求亲情关怀,特别是对于收入有保障的老人来说,他们差的是“情”而不是“钱”。但是,很多子女把赡养老人理解为物质供给,却忽视了对老人的精神赡养。对此,《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并特别强调“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人”。可见,如果子女不“常回家看看”,甚至连电话也很少打,不仅要受到道德的谴责,还可能构成违法行为。
当然,也不可否认,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子女特别是独生子女在关心老人方面,往往会力不从心。再者,给老人赡养费、请保姆照顾老人也是一种孝心。但是,金钱与保姆毕竟代替不了亲情,任何时候都不能忘了孝道。如果工作在外,不能常回家看看,至少要经常鸿雁传书,电话嘘寒问暖,节假日抽出时间陪陪父母,或者把老人接到身边照料。如果与父母同在一座城市,更要常回家陪伴父母,承担一些家务劳动,听听父母的唠叨,让他们快乐地安享晚年。
一个人从呱呱坠地到成家立业,父母花费的心血与汗水,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父母的养育之恩,需要子女用一辈子的真心来报答。一首“常回家看看”,曾让多少人为之动容。如果吝于从精神上赡养老人,疏于关心老人的饮食起居,将来如何弥补自己对父母的愧疚之情?
“百善孝为先”。孝是社会文明的一个标尺,也是为人子女应尽的一份责任。期盼整个社会,能充分树立起行孝、尽孝的好风气,莫让“空巢悲剧”再上演。
新闻推荐
星报讯记者获悉,目前安徽1500家餐厅已试点“预约点餐”,消费者用手机预约点餐,到达餐厅后美味已备好,免去消费者排队、点单的...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