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安徽新闻> 正文

“电缆大师”研发产品求新求变

大江晚报 2018-09-04 02:07 大字

本报讯电缆——一根或多根相互绝缘的导体和外包绝缘保护层制成,是将电力或信息从一处传输到另一处的导线。多用于机械设备,是大部分高新产品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也许有些人会以为,电缆制作工艺简单,只需要几根导线串联,外镀一层绝缘膜就可以应对所有设备了。但华星电缆集团的总工程师、技能大师吴俊生告诉记者,即便电缆只是科技产品中微不足道的一个小环节,也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不断研发新的产品,以应对日新月异的市场需求。

截至记者采访当天,吴俊生已获得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48项、省科技成果15项。同时,发表论文9篇、主要起草省地方标准5项、参加起草国家标准1项。他介绍说,“目前公司的研究方向主要在新能源汽车用电缆和机器人用电缆。”

他告诉记者,在工作室团队的努力下,他们成功攻克了机器人操作上的结构问题,解决电缆的“蛇形弯”难题,“将导体的弯曲次数由原来的一百万次提升到一千万次。”吴俊生解释说,由于机器人的工作特殊性,其所用电缆的弯曲次数和普通电缆的大为不同,韧性可说是决定实用寿命的关键因素。

又考虑到机器人用电缆容易断芯,吴俊生和上海的企业合作,共同研发了新的电缆。这种全新产品采用了铁质的锚链,在自然状态下,各链环间能够任意转动弯曲,而在受到拉力的状态下,一旦扭转到位又具有相当的刚性,可谓“刚柔并济”,与大截面绝缘线芯具有相似的柔韧性。此项创新,显著提升了产品质量,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反响。

“在我们这个行业,创新能力是很重要的。”吴俊生拿起一段样品,说道:“每天都有新的科技革新,如果我们不跟紧时代的步伐,老式电缆很快就没有销量了。”所幸,他所组建的团队一直保持着高亢的研发活力。2015年10月,工作室获得省级优秀专利奖。而吴俊生个人,也分别在2011年12月和2017年4月,获得安徽省科技进步奖。

“我已经52岁了,再过3年就该退休,但我依然不觉得创新只是年轻人的事情。”当记者询问吴俊生,多年的经验有没有限制他在研发方面进步时,他这样回答。“所谓创新,不光要有好的想法,更重要的,是有对行业未来发展的判断力和自己的理解力。实操经验和专业知识,更有可能将想法变成现实。所以我觉得在科技创新上,年纪大者反而有好处。”

记者 程茜 实习生 朱海啸

新闻推荐

进田间下地头 大学生环保科普 深入村民心

本报讯(记者王玲摄影报道)9月1日是开学第一天,对于安徽理工大学地球与环境学院的学生来说,这天正是他们为保护环境付出汗水和...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