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发展
【编者按】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作为海关实施封闭监管的特定经济功能区域,是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联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重要平台,是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先行区和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集聚区。从安徽省来说,这对于打造开放型经济新平台和内陆开放新高地意义重大。在省政协近日召开的专题协商会上,与会人员围绕这一主题积极建言献策。
打造开放型经济新平台
“安徽省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经过近年来的建设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聚集效应日益突出、功能不断完善、规模逐步扩大,有力地促进了全省开放型经济发展。 ”省政协副主席孙丽芳表示,总体上看,安徽省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数量已经处于中西部前列,但与沿海省份和四川、河南等省相比,存在重大项目不足、支撑带动不足、区港联动不足、综合保障不足等差距和短板。
孙丽芳建议,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并强化安徽省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发展协调推进机制,统筹规划布局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和口岸建设;强化产业集聚,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发展主攻方向,加快引进一批辐射带动强、产业关联度高、技术先进的重大项目;强化基础设施,推动完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供电、供水、燃气、通信、道路等基础设施,推进信息化管理系统、查验平台、监管设备等软硬件设施提档升级;强化服务保障,出台相关配套措施,加大政策宣传和业务培训。
准确把握六个“着力点”
“对安徽省来说,加快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发展既有条件也有机遇,既有需要也有可能。在这一进程中,要重点从项目、环境、产业、资源、创新、政策等六个方面着手,精准发力。 ”省政协委员吕小斌说。
吕小斌建议,紧扣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瞄准“补链”“强链”“造链”精准招商,着力引进一批产业关联度高、技术水平先进、辐射带动力强的重大项目和优质项目;丰富政策功能促使相关产业集聚发展,完善集疏运体系实现特殊监管区域功能和业务的有效延伸,畅通信息通道促进货物“快进快出”;带动相关企业进入产业链和供应链,促进区域内外生产加工、物流和服务业的深度融合;采用纵向整合、横向整合和平台式整合等多种方式,整合各种资源要素,实现效益最大化;坚持用制度创新打造更具吸引力的投资洼地,鼓励开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业务项目,积极发展进境指定口岸、跨境电商、转口贸易、融资租赁等业务;加强统筹规划,对省内的特殊监管区域布局和功能清晰定位,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多措并举聚焦大项目
“作为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应以大项目引进为重中之重,多措并举推动大项目落地。 ”省政协常委王晓焱说。
王晓焱提出,安徽省现有4个综保区要突出区位优势错位发展,在功能定位上应结合所在城市的产业优势各有侧重。同时,要转变招商理念和方式,重视发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独特的功能优势,注重项目谋划,针对重点产业和目标企业创新招商引资模式,提升综保区宣传推介实效。
“要不断创新政策,打造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 ”王晓焱建议,用足用好国家层面关于综保区的相关政策,省政府以及综保区所在市应围绕各园区产业定位,创新性制定有区别其他园区、有利于外向型企业发展的政策。尽可能向综保区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和管理服务事项,或实行集中办公,完善服务流程,强化部门间协调联动。提高园区信息化建设水平,打通部门间、区港间、区区间数据交换壁垒,切实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重视完善园区社会化服务体系,真正实现服务企业“一条龙”“全方位”。
加快皖江港口群建设
“港口与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坚持以港兴区、以区促港,加快实现皖江港口群的优越自然条件与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优惠政策的有机融合,必将大幅提升安徽省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 ”民进安徽省委提出。
“充分发挥皖江港口群岸线资源优势,利用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政策红利。 ”民进安徽省委建议,加强整体规划,打造皖江港口群一体化物流网,根据各地经济发展需要,合理定位当地港口功能,使皖江港口群形成分工协作、合理布局、错位发展的良好格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皖江港口群标准化水平,加快清理技术水平落后的中小码头,为发展多式联运打下良好基础;加强多部门协作,升级皖江港口群综合服务水平,把港口服务从传统装卸、运输、仓储升级为融物流、信息、金融等为一体的综合服务模式;加快港口与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物流通道建设,形成大流通、大市场、大仓储的格局,增加对周边区域的经济辐射能力。
发展跨境电商新业态
跨境电子商务正逐渐成为安徽省外贸增长的新动力,去年全省实现跨境电商交易额约4.2亿美元,同比增长35.5%,一批省级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脱颖而出。
为进一步促进安徽省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民建安徽省委提出,成立跨境电商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省级层面协调推进力度,尽快形成发展合力;加大创新清单复制推广力度,推动更多成熟经验尽快在安徽省落地,结合安徽省跨境电商发展实际出台可操作的奖励政策;完善跨境电商产业链,出台奖励政策,吸引成熟的跨境电商企业来皖发展,培育跨境电商综合服务类企业,拓宽跨境电商物流渠道,增加物流线路,实现跨境物流的纵向和横向协调发展;鼓励与引导省属本科院校及高职大专院校加大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力度,着重培养既有国际贸易又有跨境电商专业知识的复合型跨境电商应用人才;海关方面尽快研究出台针对跨境电商贸易方面的统计体系,明确统计标准,以真实反映安徽省跨境电商新业态的发展程度。
构建国际开放大通道
近年来,合肥市充分发挥“一带一路”双节点城市功能,以大通道、大平台、大通关建设为抓手,在内陆开放新高地建设上取得一定成效。但合肥市政协在调研中发现,由于地理区位、基础条件、发展阶段等原因,在做强开放通道、联动协同发展、引领辐射周边等方面还存在不足。
合肥市政协建议,加强省级层面统筹推进力度,成立高规格的开放平台领导机构,对省内各区域的开放平台布局和功能清晰定位,避免同质化竞争;加大开放发展政策支持力度,由省级财政和合肥市财政共同出资,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国际货运航线建设,加大对合新欧班列补贴和水运港支持;促进港区联动发展,理顺港区联动通关流程,实现运、港、区一体化运作,将区内政策延伸至港区,形成合理分工布局。畅通国际物流通道,对接对标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多式联运,强化安徽省水运口岸集疏运体系和运营组织服务能力。
提升管理功能整合度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应与国家级开发区实现管理叠加、功能叠加。 ”农工党安徽省委在调研中认为,目前安徽省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建设发展还存在布局不合理、联动不足的问题,设立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初衷未能充分体现。
农工党安徽省委建议,对外资企业集聚度高的国家级开发区,以“区中园”的模式,设立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成为国家级开发区招引具有进出口业务的外资企业的重要承接园,充分发挥好国家级开发区多年的品牌优势;由国家级开发区统一负责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招商工作,实现大项目的统筹配套,迅速吸引大项目入驻;以国际化视野和标准,规划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打造先进园区,并配套建设基础设施和产业用房,为吸引优质项目入驻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以发展外向型经济为大前提、大共识,建立一个分工明确、相互配合的共管运营模式;积极引进有成功运营经验的外商投资企业投资建设海关特殊监管区,加速与国际惯例接轨,加快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
加快培育外向型人才
“调研中发现,无论是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企业,还是关联的区外外贸企业都紧缺外向型人才,企业现有经营管理人员对进出口业务不熟悉,外贸政策掌握不全,执行力不强。 ”在安徽大学商学院市场营销系主任魏华飞看来,外向型人才短缺,影响了安徽省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和高效益发展。
魏华飞建议,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应与高校加强战略层面的合作,建立校外人才培育和吸收基地;通过与人才招聘类企业战略合作,降低外向型人才招聘和培育成本;积极组织区域内企业走出去,与优质外贸企业战略合作,提升外贸业务人员职业素质;监管区域内企业与外贸相关的科研院所可以借助课题形式进行战略合作,借助外部专业智脑解决专业问题,提高企业外部资源使用率;完善人才招聘制度,提高特殊监管区对外向型人才的吸引力;强化人才培训,提升外向型人才胜任力水平;积极提升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企业成长力,拓展人才发展空间。
新闻推荐
不得以家教、咨询、文化传播等名义面向中小学生开展培训业务,培训进度不得超过所在县(区)中小学同期进度,不得一次性收取时间...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