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弘扬玉文化中不断传承民族精神
千百年来,以赏佩品鉴、皇权礼器为载体的玉文化,在蜿蜒曲折发展的历程中,积淀了丰富的精神内涵,承载着美好的寓意、吉祥的象征、智慧的创造,贯穿华夏文明的历史,不断承载加容甚至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在漫长璀璨的中华古文明中,玉文化经历了从单纯物品型到皇家器物型,从驱魔辟邪物到工艺美术品的变迁。不管是皇家礼器还是平民饰物,不管是驻颜美容也好,祛病除邪也罢,玉最高的价值总是与道德和民族精神相连,在历史文化的长河中历久弥新。中国人之所以爱玉、赏玉,就是因为和田玉的文化精神与中国民族精神相互感染、相互促进,人们总能在玉石身上寻找精神、补充营养、升华脊梁。
从玉文明的诞生发展梳理中华文明的发展脉络,二者密不可分,渊源颇深。比如根据我国考古学者的最新研究考证,我国最古老的和田玉运输通道“玉石之路”就是后来“丝绸之路”的前身;和田玉在东西方文化和经济交流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和田玉历来是中华各民族友谊的象征物,和田玉作为历史的鉴证,也雄辩地证明了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从殷商开始,以和田玉为主体的玉器工艺美术登上了华夏民族的玉坛,才出现了称誉世界的东方艺术,形成了一部波澜壮阔的中国玉器史,成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成为人类艺术史上的辉煌成就和世界文化艺术宝库的珍贵遗产。
几千年来,玉的质地、形状和颜色一直启发着先人们的灵感。历代诸子百家以儒家学说诠释玉并赋予德的内涵,比如春秋时期孔子认为玉有“十德”,后人认为玉的价值主要有“仁”、“义”、“勇”、“洁”、“志”五德,不管是“君子比德于玉”,还是“锐廉而不忮,洁之芳也”,这些都被后人接纳。这种寓德于玉、以玉比德的观念,把玉与德结合为一体,将物质、社会、精神高度合一,直至升华为做人品行、国人道德和民族精神,这是我们华夏民族的思想建树,也延伸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精神内涵。
中华民族是一个爱玉又敬玉的民族,玉文化传承贯穿了我们几千年的文明史。特别是玉文化所饱含着的“宁为玉碎”的爱国民族气节、“化为玉帛”的和谐友爱风尚、“润泽以温”的奉献美德、“瑕不掩瑜”的清正廉洁作风、“锐廉不忮”的开拓进取精神等,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些难能可贵的“以和为贵”、“自强不息”、“不畏强权”、“民族共生”的社会发展理念,正是滋养中华民族绵延传承、不屈不挠的精神基因,对今天我们培养民族精神、推进以德治国、构建和谐社会,参与全球治理大有裨益。
今天,玉石已不再是财富、权力与地位的象征,许多人甚至说不出玉有哪些道德内涵和时代特质。但是源远流长、深植人心的玉文化已成为一种潜意识,默示人们代际传承。今天玉已不仅仅是一种装饰品为人们所佩戴珍爱,而是艺术、哲学、道德与民族精神象征,以“玉德”挥洒大地如细雨润物般影响着我们。
我们倡导“玉和”、“玉强”的民族精神,同我们追求与自然、与同类、与社会、与世界融洽共生相处具有异曲同工之妙;与国家推行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倡导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追求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不谋而合,与我们倡导的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谈判协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不放弃核心利益解决国际纠纷等大计,这些都可以从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玉文化中找到渊源和镜鉴。
也许外国人无法理解国人对玉的喜爱,也无法理解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所做出的庄严承诺和承担的历史责任,实际上是他们不了解中国文化,不懂得中国玉石文化传承所带来的时代张力。
沿着这一历史脉络,用发展和历史的眼光看中国、看世界,看自己、看人类,我们不会怀疑也不会悲切,今天大力倡导的与玉文化一脉相承的“玉和”、“玉强”民族精神,将激励一代一代中国人在实现中国梦和强军梦的道路上自强不息、锐意进取,必将推动中国在参与全球治理、处理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而这些都是我们从传统玉文化中博大精深的内涵所能找到的,也是我们必须要根植坚守和不能忘掉的,这就是玉文化传承的力量。
作者简介:张仲勤,出生于1968年,祖籍安徽省滁州市,福德玉雕工作室创始人,现担任和田地区安徽省商会常务副会长,和田地区工商联委员,江苏省玉雕大师,一级高级技师,职业艺术品鉴定师,苏州市玉石文化行业协会常务理事。自幼对工艺文化有着一份好奇之心,学艺十余载,刻苦学习雕刻技术,积累了扎实的雕刻技艺,不断从各派玉雕技艺中吸取精华,个人技艺和艺术修养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提升。在岁月的磨砺和玉的对话中,品格和技艺相互融合渗透,逐渐在传统元素中融入了个人风格。
新闻推荐
古代文人长什么样子呢?如果要给他们画像,那必然是身穿一袭长袍,还要手持一柄折扇,这是当时他们的时尚穿着。折扇有降温消暑的...
安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