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棱镜”色散百年诗歌 祝凤鸣:留步,给我一首诗的时间 安徽力量打造别样新诗展
本次展览从本月18日至9月30日,展品不仅有胡适、陈独秀等历史名家手稿,还有芒克、梁小斌、陈东东、柏桦等当代知名诗人的手稿,规格相当之高。朦胧诗代表诗人梁小斌也亲临开幕式现场致辞。
而作为这些手稿的收集者,同时也是本次展览的学术主持,牧野先生在现场表示:“作为安徽人,能够把众多知名诗人的肖像、手稿及诗意油画带到合肥,我感到非常荣幸和自豪,希望这次展览能够感召更多青年诗人,让普通读者、观者热爱诗歌。”
策展人祝凤鸣直言,期望这次展览,“像一滴花汁滴入仙后的眼睛,在仲夏夜诗意之梦中,让大家放慢脚步,凝神远方。”《诗刊》社主编李少君发来贺电,阐述了中国悠久的诗书画同源的历史,并祝展览成功举办。
现居合肥的著名诗人陈先发刚刚凭借诗集《九章》荣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展览开幕式当天,陈先发在现场说“当我们把一座城市与诗歌联系在一起的时候,这座城市便在瞬间成为了一种精神和感性的集合体,而人们眼中的合肥,本身就是一座与诗歌相融的城市。中国新诗走过百年,我也从很多安徽先人的著作中捕捉到了很多灵感,对我的语言风格、创作过程都有非常大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也激励我在诗歌的道路上一路前行。”
棱镜色散的为什么是诗歌
百年新诗和安徽息息相关。1917年2月,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上,刊发了胡适的《白话诗八首》,这首名为《朋友》、后改名为《蝴蝶》的诗作,被公认为中国第一首白话新诗。而胡适、陈独秀都是安徽人。承传新文化旗手们的先锋精神,安徽诗歌在当代中国一直醒目而卓越,众多安徽诗人在各自领域领先中国诗坛。
祝凤鸣介绍,百年安徽的诗歌天空,可谓星辰璀璨,从新诗诞生之初的陈独秀、胡适、宗白华、朱湘、蒋光慈、汪静之、田间,到新中国成立后的严阵、公刘等,再到改革开放以来的梁小斌、海子、陈先发、杨键等诗人,在国家诗坛颇具影响力。陈先发新近斩获鲁迅文学奖,再次给安徽诗坛以鼓舞。
作为大地美术馆馆长,祝凤鸣觉得,自己以馆长身份策划的第一个展览应该是全国性的,他首先想到的便是梳理百年中国诗歌的安徽脉络,“胡适和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白话诗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后,安徽又涌现了很多重要诗人,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安徽诗人相互之间很少相互模仿,风格流派各异。当初,朦胧诗主将一般都是北京诗人,北京之外,只有一个福建的舒婷一个安徽的梁小斌,梁小斌、海子,可谓孤军突起;现在安徽也有很多年富力强的诗人。毫无疑问,安徽是中国诗歌的强省。”
众诗人献上一场诗意景观
早年祝凤鸣担任过《诗歌报》编辑,与第三代诗人很熟悉,此次筹备展览,让祝凤鸣看到了诗人之间的互相尊重和帮扶。经祝凤鸣邀约,知名诗人柏桦、陈东东、西川、王寅、叶辉、杨子、庞培、凌越、蔡天新等都寄来了手稿真迹。
“王寅在法国参加活动,专门请家人寄来了手稿,还配好了镜框。柏桦即时寄来了手稿,还发来诗人张枣的《镜中》及其它诗篇手稿的高清图片。安徽知名诗人,如蒋维扬、沈天鸿、陈先发、杨键等也很快寄来手稿。公刘先生去世多年,其女儿刘粹,酷暑时节翻箱倒柜,找到父亲手稿。海子的弟弟查曙明,推荐了一张海子的大幅油画肖像参展,这幅油画由画家贺洪志于2006年绘制,连夜从北京运抵合肥,下个月将由画家捐给海子的老母亲。这种例子特别多,令人感动。”祝凤鸣介绍,这次展出的诗人手稿百分之九十是真迹,只有五四运动时期的部分手稿是高清复制品。
2017年,祝凤鸣便得知,生活在北京的牧野收集了大量当代诗人的诗歌手稿、摄影肖像,以及根据当代名诗创作的近百幅油画。出于一种文化自觉,祝凤鸣当即与牧野联系,期望在合肥做个展览,牧野故乡情感深厚,随即应许,但因多种原因展览一再推迟。直到今年7月,祝凤鸣与合肥1912东西街周菊红总经理商量,展览由街区的艺术中心举办、大地美术馆来承办。整个布展团队,包括执行策展人方帆、黄伟,活动统筹杜小计等等,既专业也敬业,忙忙碌碌整个一个月,终于使展览准备就绪。
新诗歌与绘画的一次互文
100位诗人的手稿,这些诗人绝大多数是新诗史上最重要的诗人。祝凤鸣介绍,因在合肥办展,所以安徽现当代诗人适当多选取了一些,本次展览中安徽籍诗人分别为胡适、陈独秀、汪静之、朱湘、公刘、梁小斌、海子、蒋维扬、沈天鸿、杨子、祝凤鸣、陈先发、杨键、余怒等27位。
大地美术馆一层的100张诗人肖像以波普风格呈现,分外夺人眼球。而本次展览的一大特点,是诗意油画与诗篇互文展出,油画集中于大地美术馆的负一层,展出期间,还在负一层观影厅同步放映祝凤鸣任总导演的关于中国百年新诗的纪录片《新诗回眸与掠影》。
除了美术馆内部展陈,祝凤鸣介绍,“作品延伸至整个1912东西街整个街区。在1912东西街,精选的20段新诗诗句,用光影投影在路面上。在东街入口处,有七彩玻璃装置,上面选载了7首新诗名诗。在西街入口,有100幅波普色照片,做成‘诗”字形的装置。整个布展体现了诗歌的庄重、静谧及精神性,充满美学魅力。”祝凤鸣说,“总体上,这次展出想做得时尚一点,但精神性不消失。这些肖像、手稿与油画互为开放、阐释,彼此印证、交融,如棱镜之分光,斑斓而统一。我们以这样独特的艺术展方式,来纪念中国百年新诗,既是回顾,也是开启。”
诗意从一个普通的夜晚开始
“合肥当代艺术还很薄弱,但大家都尽力,总会慢慢好起来。”这些年,祝凤鸣一直坚持在合肥推进当代艺术的普及,在祝凤鸣眼中,传统文化和当代艺术交融发展才是好的生态,就像他心里一直琢磨着的一件事,如何增强底蕴深厚的安徽传统文化的国际化表达。
“老庄哲学,若是在行为艺术中体现,不是很好吗?合肥是中国三大综合性科技中心城市之一,高科技与艺术有没有相互结合的可能?就像当初我把徽剧《惊魂记》推介到爱丁堡国际艺术节,因为那是中国传统戏剧和莎翁的结合,所以吸引国际眼光。全球化时代,讲好中国故事,不能自说自话,要视野开阔,兼顾国际艺术语法。”
现在以社科研究为职业的祝凤鸣直言,很多事情自己也在学着做。“早年我写诗、编诗,现在是学着做策展,中国诗人做策展的很多,我想这也是一种表达。一个诗人和学者做策展,调性特别重要。布展有专业的人,这次展览的执行策展人方帆很专业,现场都是他拿主意,我把握个大方向就行了。大地美术馆,今年和明年还会有很多好的展览。”虽然这些年动笔写诗少了,但祝凤鸣说,自己一直在读诗,与极少数优秀诗人保持密切往来,这些诗人大多不在合肥,每年他还会给很多诗集写序言。他觉得,他与诗歌的联系不会完结。
为什么我们会读不懂一首诗
祝凤鸣非常赞同王蒙先生“文学的幽灵化”的观点。“商业社会中,文学不只是以书本的方式呈现,诗歌也是这样,经常会在商业广告、动漫设计、产品包装、电影、实验艺术里像幽灵一样浮现面孔。”所以祝凤鸣非常能理解,为什么诗人和作家很多参与社会活动,“诗人对颜色、声音、影像相对敏感,职业策展人、艺术史学者可能对艺术史更了解,但诗人更灵动。”
然而现实是,很多人觉得读不懂一首现代诗,这个问题,祝凤鸣说原因很复杂,“现代诗欣赏是一门专业,必须经过长久的训练。诗人奥登曾经说过,数学家很幸运,因为数学有它专门的符号系统,普通读者面对一篇数学论文一般不敢发表意见。而诗歌就没有那么幸运,因为诗歌使用的是公共的语言文字,假如你缺乏专业训练,你的评判往往是失效的。”
祝凤鸣强调,现代诗语言致密而复杂,要很久才能传递到大众中来。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本来是他临终前一首诗的名字,因为海子的死亡事件迅速传播,很快变成了房地产广告用语。但很多当代诗人的优秀诗篇却不是那样,它们孤悬在那里,等待着时间传播。祝凤鸣说,身边有很多普通读者说看不懂陈先发的诗,这是缺乏对现代诗的训练所致。
“这次陈先发获鲁迅文学奖,是一件好事,至少大家可以重新关注相对复杂的文本。新诗一开始,有人说看不懂李金发的诗,甚至还有人说看不懂徐志摩,这都不是问题。文学创新与变革需要时间,大家要付出耐心。”祝凤鸣说。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蒋楠楠李燕然
新闻推荐
应对台风“温比亚”影响 各地消防部队 抢救被困人员1400余人
新华社北京8月20日电记者20日从应急管理部了解到,台风“温比亚”17日登陆以来,应急管理部已多次召开视频调度会,下发预警通...
安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