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三口36载守护扬子鳄
佘世珍沿着水库巡查。佘世珍正在做笔记。
8月9日上午8点,天开始热起来。79岁的佘世珍沿着红星水库转了一圈,立在一处阴凉下目视水面。一群白鹭从水面掠过,越飞越远,像极了过往的36年岁月。
从1982年起,家住宣州区周王镇张村的佘世珍和丈夫张绪宏开始守护红星水库里的野生扬子鳄,2005年张绪宏去世,佘世珍又和儿子张宏华一起沿着水库风雨无阻地巡查着。佘世珍说,这些扬子鳄就是她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她的孩子。
23本记录本
佘世珍对扬子鳄最初的记忆可以追溯到1958年,那年修红星水库时,村里人发现了一条“土龙”,彼时,“土龙”还是恶的代名词。
1979年,林业部门来村上宣传保护扬子鳄,“土龙”被正名。
1982年,佘世珍的几个儿子游泳时在水库岛上发现一个大窝,窝里全是奇怪的蛋,他们带回来几个给张绪宏看。张绪宏估摸着应该是“土龙蛋”,便将这些蛋带到了“安徽省扬子鳄养殖场”请专家鉴定,专家们确定这就是扬子鳄的蛋。随后,红星水库成为扬子鳄保护点。家离红星水库百米远的老党员张绪宏和妻子佘世珍也被养殖场的专家们托付“一定要保护好这些濒危动物”。
从那时起,张绪宏和佘世珍开始一趟趟巡视红星水库,劝阻村民下网捕鱼,宣传保护扬子鳄的重要性。也是从那时起,张绪宏开始每天记录扬子鳄的活动情况,哪怕是扬子鳄冬眠期间也从未间断,直到2005年老人去世。
这23年间,张绪宏记了23本扬子鳄保护日记。老人去世后,佘世珍将其中22本无偿捐赠给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己留了一本作为念想。
翻开记事本,每一页被细细划分成格,活动时间、发现鳄数、天气情况、鸣叫情况一应俱全。通过这些工整的文字,让人仿佛能看到2004年9月4日,当天阴转小雨,偏东风,张绪宏和佘世珍“早上观察小鳄鱼下水,人接近时老鳄护守吼叫,抓住小鳄一条。”
佘世珍说,每天晚上睡觉前,张绪宏总在灯下认真记录扬子鳄的活动点滴,而两人谈论最多的也是扬子鳄。
2003年至2011年,因为考虑到岛上有白鹭捕食刚孵化的小扬子鳄,致使小鳄鱼野生成活率十分低,因此,每当小鳄鱼孵化后佘世珍和丈夫都要抓回来人工饲养,以提高扬子鳄成活率。此时,养殖场已经升级为国家级扬子鳄保护基地,基地的工作人员还在他们家门口挖了口水塘,安上了灯泡,夜晚飞虫扑灯掉到水塘里喂食小扬子鳄。小扬子鳄长大一点就会送往扬子鳄养殖场进一步保护饲养。
这一本本记录本,也让张绪宏和佘世珍成了扬子鳄“土专家”。
“农历七月十三、十四老鳄一定要生蛋,过了十五就不生了”、“小扬子鳄孵化后就开始叫唤,老扬子鳄就来扒窝了”、“鳄鱼蛋拿到灯光下一照,有带状的就能孵出小鳄鱼”、“它要是哼哼的叫,那肯定要下雨了”,佘世珍提起扬子鳄的习性有说不完的话。
看着封面泛黄的记事本,佘世珍说,自己会沿着老伴走过的路一直走下去……
三个人的传承
尽管年近80岁,佘世珍依旧声音洪亮,耳聪目明,走起路来腰背不佝偻,即便是合上记事本她也能记得有关扬子鳄的许多故事。
“你别看它长得呆呆的,聪明着呢!”佘世珍用这句话作为讲述的开头,“有一年,有个村民在水边杀鸡,正清洗着呢,一条扬子鳄悄悄地靠了过来,猛地叼起鸡就潜到水底,不一会它在水中间浮了出来,嘴里还叼着鸡,得意洋洋地在水里翻腾……”
佘世珍像在讲孩子的过往趣事,一件接着一件。
“有条扬子鳄在水库里待着闷,晚上就翻山越岭跑出去玩,结果掉到一个土坑里出不来,急得直嚎叫。附近的村民发现后,赶紧来喊我,我去的时候,就看见它用两条小短腿不停地往上够……”
佘世珍有4个儿子,都在城里买了房。可老人家还是执拗的要住在农村,住在红星水库边上。她说几天不在水库边上转转,她心里就发慌。
她至今记得1982年水库干涸的时候,周边一些村民前来电鱼、捕鱼的场景,当时她和老伴整宿整宿的睡不好,怕扬子鳄受到伤害,两人盯着水库,说尽好话,终于制止住了村民捕鱼。
今年龙虾的行情不错,又有人趁机在水库里下地笼捕龙虾,佘世珍怕地笼会困住小扬子鳄,每天都会巡视好几遍。即便是这样,保护区的工作人员还是没收了近60张地笼,这让佘世珍心有余悸。
张绪宏去世后,有段时间里,佘世珍的几个孙子划船载着她去小岛上查看。现在孙子们都外出求学了,她就让大儿子张宏华回来为岛上除草,给扬子鳄的巢穴洒水。
最让她欣慰的是,62岁的张宏华肯定地说自己一定会回来接她的班。
实际上,保护区每年会象征性地给护鳄员一定的经济补助,不过补助的金额很少。可佘世珍觉得“36年来,对扬子鳄没有感情,不可能坚持的了”,这份感情既来自对这种濒危动物的珍视,也来自张绪宏那句“我是党员,有义务保护它们”的激励,还有日复一日守护滋生出的对扬子鳄的喜爱。
记者从保护区了解到,经过张绪宏和佘世珍这些年的守护,红星水库的野生扬子鳄目前达到了20多条,最大的一条体型将近2米。
佘世珍说,其实保护扬子鳄也是自己对国家的一种回报。她说:“现在国家的政策多好啊,你看村里水泥路修得多宽敞,你看现在读书、看病都有补助,我们做些事应该的……”
新闻推荐
“人老了,不中用了!”年近六旬的孙大妈常常跟人说。孙大妈是个女强人,独自一人将两个孩子拉扯大。现在,儿女都长大了,都提议孙...
安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