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朝“空调房”你爱哪款
曾侯乙铜冰鉴缶 古人消夏花样多。 (请作者与本报联系,以奉寄稿酬。) 贩卖“冷饮”的场景在宋代城市中相当常见。 资料图片
阳光普照大地,酷暑古今难逃。习惯了与空调、电风扇为伴的现代人也许很难想象,在没有电器的古代,人们如何度过热浪滚滚的夏天?可千万别小瞧咱的先人,他们度夏不但充分体现了智慧,还十分有情趣:上至宫廷下至宅院,发明出不同原理的“空调房”;各种消暑神器让人眼花缭乱;饮食上,冻饮“冰淇淋”样样齐全;三伏天放个假,也不算新鲜。
1
杜甫连发三条“朋友圈”
热热热
中国历史上最热的朝代是哪个?
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有一个观点,认为隋唐时代,极端高温天气较多。
酷热难熬,唐代的大诗人们难免会集体吐槽。唐玄宗时代,身处夔州(今重庆奉节)的杜甫在高温时节,连发三条“朋友圈”,题目均是直抒胸臆一个字——“热”。面前的长江并未带来丝毫凉意,“峡中都似火,江上只空雷”,杜甫只觉得“炎赫衣流汗,低垂气不苏”,脑海中渴望“想见阴宫雪”。
身在长安的王维,抗热能力也不高,在写给南方朋友的诗中如此描述:“长安客舍热如煮……空摇白团其谛苦”,他即便拼命摇动团扇也难以驱走热气。
南宋嘉定八年(公元1215年),今河南、安徽、江苏、湖南等省份均遭受热灾,“草木枯槁,百泉皆竭”,以致“渴死者众”。
史上最热的夏天据说出现于乾隆八年,即公元1743年。据气候变化研究专家张德二换算,这一年的7月20日至25日,华北地区下午的气温均高于40℃,其中7月25日最热,气温高达44.4℃。死于炎热者超万人。
2
大比拼
各种“空调房”谁更给力
为了降温,古人们也是绞尽脑汁。
最传统的一招便是“挥扇送风”。西汉时期,长安一位叫丁缓的能工巧匠,为了祛暑,把七个一丈长大轮连在一起,做成一个扇凉风的七轮扇,“一人运之,满堂寒颤”。
老吹风容易得“空调病”,现代人因此喜欢“无风感空调”这种新产品。唐人亦有同感,为此发明了利用地下水降温的方法。中唐著名宦官霍仙鸣,在自己位于龙门的别墅地下开了七口水井,盖上镂花盖子。到了夏天,冷气从水井中涌出,房内“七井生凉,不知暑气”。
唐代有名的凉殿,则是利用木质器具引水上屋、喷淋房屋,采用水循环方法以扇轮转摇,依仗风力将其冷气送入殿中。
要说最讲究的空调房,还得数有“小资情调”的宋人!皇宫建有专供帝王嫔妃纳凉的“翠寒堂”,已开始考虑净化空气,厅堂里摆几百盆鲜花,“鼓以风轮”对着吹,不但凉快,还能起到“清芬满殿”的效果。
民间宅院也有自己的小情调。明人文震亨在他的《长物志》中描写了一个为消暑拆掉窗户的“敞室”:“长夏宜敞室,尽去窗槛,前梧后竹,不见日色……湘帘四垂,望之如入清凉界中。”
3
神器多
选“竹夫人”还是吊带装?
炎炎夏日,怎能无冰?古人在战国时代就已有原始冰箱——“冰鉴”,暑天将盛满饮料或食物的器皿放进去,四周围满冰块,合上盖子,既能冷冻食物,又可散发冷气,使室内凉爽。
冰箱是达官贵人家里才有,而扇子却是人人享用的必备品。古人称扇子为“凉友”“快哉风”。秦汉以后,扇子形制有方、圆、六角等形。宋以后,折扇渐渐流行。
夜里睡觉,也要凉快。竹子升温慢,凉席在唐代已广受欢迎。古人制作的“瓷枕”也颇具巧思,枕面是一层釉,枕中则是空心,冰凉无比。
要是能拥着“竹夫人”入眠,就更完美了。它是用竹篾编成的圆柱形物,中空,四周有许多洞孔,能收风散热,拥抱入睡可消除暑气。
夏季出门,穿着当以轻薄为佳。短袖甚至无袖装唐代就有了,洒脱之人甚至只穿一件吊带装。吊带装在敦煌壁画里就能看到,形制与今天几乎一模一样。
4
来碗冰
客官要尝点“冰淇淋”吗?
冰淇淋、冰镇酒……你以为这是现代人专属的夏日享受?非也!古人一样不缺。
屈原《楚辞》中说:“挫糟冻饮,酌清凉兮”,意思是有冷冻甜酒,入口好清凉啊!
到了唐代,人们已会制作“冰棍”。
宋代,民间用果汁和奶汁放上冰块,制成冰冻食品“冰酪”。南宋诗人杨万里有诗咏道:“似腻还成爽,如凝又似飘。玉来盘底碎,雪向日冰消。”咋感觉有“冰淇淋”的即视感?
有专家认为,很可能是冰酪开启了冰淇淋的滥觞。据说,元朝,马可·波罗回国时,将冰酪的制法传入欧洲,到16世纪50年代,意大利才生产出冰淇淋。
南宋时,夜市的冷饮铺要到三更时分才打烊。当时杭州城里受欢迎的冷饮有“冰雪甘草汤”“雪泡豆儿水”“凉水荔枝膏”等,光听名字就够嘴馋的了。
明清,伏日盛行吃莲子汤。人们招呼店小二时,也许和今天差不多:“来碗莲子汤,要加冰的!”
5
圣旨到
今天太热,大家停工半日
古代虽然没有高温预警机制,但遇到极端高温天,朝廷也会采取相应措施。
唐朝假日多,在小暑之后的三伏日,官府会有一天法定假日。
《宋史》讲述,宋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六月,盛暑,减京城役工日课之半”。意思是,酷暑天,皇帝下旨,让在京的户外工作者每天工作量减少一半。
“热灾”发生时,清朝乾隆皇帝也曾命令有关官员采取救助措施,在北京“街上和城门发放药物”,以减少中暑和死亡。据《大河报》
新闻推荐
20名“考官”将检验安徽旅游 2018安徽旅游服务质量江淮行启动
2018安徽旅游服务质量江淮行启动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