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学霸调查⑤:选专业以兴趣为主 逾半关注新工科
每年高考成绩公布后,很多考生都会为选择专业犯愁,那么学霸们有这方面的烦恼吗,他们又偏向选择哪些专业呢?
2018年全国高考成绩发布后,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对全国31个省份的60余名学霸考生发去一份“2018年高考学霸问卷调查”,共回收27份有效问卷,涵盖19个省份的高考文理科学霸考生。
75%的受访考生有明确的专业目标。
上述调查显示,近五成受访考生在填写志愿时首要考虑因素是专业排名,三成受访考生最为注重的则是学校排名,其余受访考生则对学校所处城市和环境最为看重。近75%的受访考生有明确的专业目标,其余考生则在专业选择时较为犹豫。
此外 ,超过六成的受访考生倾向于报考经济学、管理学等。人工智能等新工科专业也颇受考生关注,超过一半的受访考生“会考虑及很想报考新工科专业”。
逾六成学霸倾向经管类专业
在专业方面,西北地区一学霸考生余楚(化名)倾向于经济管理专业。“管理财富,比赚别人分好的财富有意思。”余楚认为,经管类专业“和人打交道”,爸妈也不希望他当书呆子。“要多和人接触,我好几个朋友也是这个专业。”
澎湃新闻的此次调查显示,学霸考生所选的热门专业主要指向仍为“经济学”和“管理学”,在问卷关于“倾向报考哪一类专业”的多选题中,44.44%的受访考生选择了经济学,而选择管理学类的受访考生数也达到了22.22%。
44.44%的受访考生选择了经济学。
天津理科考生周言告诉澎湃新闻,自己已经收到了北京大学录取通知书,9月份开学,她将正式成为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新生之一。“我在初三时,看了一些经济金融方面的书,就开始对金融方面感兴趣。”周言坦言,当梦想照进现实,收到录取通知书那一刻,自己激动无比。
北方某省文科考生彭雨心(化名)选择了北大经济学院,自称这个选择属于“误打误撞”。“一开始还是蛮从众的,因为自己没有明确的喜好。”彭雨心告诉澎湃新闻,经过咨询北大招生老师及前辈后,觉得经济学“挺对胃口”,便定了下来。
在她看来,这门学科是一种思维方式,用数据、模型、推理、分析来理性解读客观世界的运行方式,透过看似千差万别的事物的表象揭示本质。“作为一个“非典型文科生',经济的严谨、准确、理性还是跟我挺一致的。”彭雨心称自己“做够了文综选择题”,更喜欢“能有力地论证、说服”自己的东西。
来自辽宁的文科学霸史天乐顺利考进清华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学习经济管理专业。史天乐告诉澎湃新闻,很多同学开玩笑称“考进光华就是掉进钱眼里了”,他认为这是社会对于相关专业的“刻板印象”。
对他而言,家里经济条件尚可,不急于挣钱。“我更想做一些服务社会的事,做一些实业。但做实业是要有知识基础和资金支持的,光靠打嘴炮是没用的。”史天乐自认为有“经世济民”的抱负,愿意“踏踏实实做事”,而考入清华是一个很好的起点。“用自己的经济学知识去扶持一些新兴产业的发展,这是我向往的。”
希望成为“复合型人才”
与其他明确专业的考生不同,江西文科考生刘梦选择入读清华大学新雅书院,为自己大学生涯的专业留下“悬念”。
新雅书院是2014年清华大学为探索本科教育改革创新而特设的“住宿制文理学院”,新生入学时不分专业,首先接受以数理、人文和社会科学为基础的小班通识教育,一年后自由选择清华大学各专业方向(临床医学等个别专业除外),或选择交叉学科发展。
“新雅书院走在教育改革的前沿,它顺应不分文理的潮流,让你去探索、培养自己的兴趣,再来选择未来要走的方向。”刘梦告诉澎湃新闻,就她的理解,现在社会需要更多“复合型人才”,如果把自己限定在文科之中,会让自己未来发展的路径变窄。“文科是我未来要走的路,但在文科学习中,也要用理科的思维方式去拓展角度。我选清华新雅,就是选择挑战,逃离安逸轨道和惯性思维。”
安徽理科学霸方清源同样希望自己成为“复合型人才”。据其介绍,父亲是当地地税系统的计算机技术人员,对于当下大热的工科专业,父亲以自身经历建议他不要选单纯的计算机类专业。方清源对此颇为赞成,他也更愿意成为一个多领域互通的交叉型人才。
来自云南的张倩(化名)今年被北大中文系录取,但她希望学校的“通识教育”理念能够让自己获得全面发展。“我欠缺的是用理工科的知识和思维考虑问题,往往比较感性、容易头脑发热,不够理性。”张倩希望能够接受通识教育,选修科学类的基础课程,以此“培养一定的理性思维”。“本科应该以普及通识教育为主,培养全面发展的跨学科多样化人才,这应该是本科教育的目标,研究生和博士生则偏向于学术研究。”
人工智能等新工科专业受关注
不久前,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公布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通知》,共有来自全国高校的612个项目入选,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制造等热门专业方向在内的19个项目群涵盖其中。相关专业也颇受考生关注,超过一半的受访考生“会考虑及很想报考新工科专业”。
贵州理科考生燕鸿伟告诉澎湃新闻,他的目标专业方向是“计算机”,缘于自己从高一开始就对“电子科技”颇感兴趣。据其介绍,自己曾拿下贵州省机器人工程竞赛省级二等奖、贵州省首届开源电子设计大赛高中组省级二等奖等奖项。
燕鸿伟的偶像是因病去世的科技工作者南仁东。“他有肺癌但十几年以来在贵州山区进行科研,很喜欢这种精神,为国家奉献一份力量,希望以后也成为这样的人。”燕鸿伟称。
调查中,33.33%的受访考生表示对人工智能行业很感兴趣,并计划从事相关行业。
燕鸿伟表示,自己平时对“人工智能”关注较多,未来希望在这一领域有所发展。“现在的“人工智能”有缺陷,很难像人类一样真正拥有情感,我希望可以突破这个缺陷。”燕鸿伟告诉澎湃新闻,自己对竞赛很感兴趣,希望在大学里与优秀同学友好相处,多跟老师做做科研项目。
在刘梦看来,作为目前国家教育建设的一大重点,“新工科”热是必然,因为社会需求大,好就业、工资高。“更加注重实用性的新工科也会推动教育体制的改革,进一步推高学科交叉融合的需要,因为不论是人工智能还是云计算,抑或是传统工科的升级,都不再是某一个专业就可以完成的。”
基于热爱选择文史学科
哲学、文学、历史等纯文学科也并未被学霸们过于冷落,超过4成的受调查考生倾向于报考相关专业。
来自广西的文科学霸周君柔对北大中文系“情有独钟”,并顺利被录取。“本来想报哲学,觉得自己会压着线上北大,后来分数较高,中文系也可以报了。进入大学后也不准备放弃哲学,日后会考虑辅修。”周君柔告诉澎湃新闻。
周君柔的偶像是作家“八月长安”,曾在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就读,周君柔走上文科道路及选择北大中文专业都一定程度上受其影响。“选文科首先是因为我文科成绩还挺好,看过她的书后又受到影响,她小说中一些重要的人物都是选择文科。当时也有老师劝过我,说我理科也挺好,但选择没有对错之分。”周君柔称。
对于未来,周君柔称“没有想过成为一名作家”。“不想用作家的身份框住自己,平时想写点什么就写点什么。相比于写书 ,更愿意读书,以后向往做学术,尽管现在社会上的种种学术乱象,还是愿意保留一份向往。”
张倩告诉澎湃新闻,就读北大中文系是她从小坚持至今的梦想。“我爹倒是希望我去读北大光华管理学院,但我不感兴趣。”张倩称。
在她看来,“中文系不能适应现在的热门行业”是一种误解。“即便是“人工智能”也不能仅仅靠英语,也需要中文。但中文要比英语复杂的多,应用语言学人才对人工智能开发而言同样紧缺。”张倩认为中文系毕业并非只能从事记者、文艺评论、老师等职业,该专业能够适应各行各业。“中文专业能够训练我的思维、思辨能力,不管以后从事什么职业,都会有很大帮助。”
除此之外,张倩对历史也颇感兴趣。“我想学先秦文学,但文学不能脱离时代来单独考察,因此打算进入大学后学习中文和历史双学位。”张倩说。
(实习生 程是颉 何叶 李惠颖 张雯 吕凡 彭小青 王通 吴婕 李子晨 古力米旦 对本文亦有贡献)
新闻推荐
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教育科科长助理江山表示,目前正规的企业都有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可以帮助员工夯实基础,立足于岗位发展...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