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引领,闯荡高端大市场
本报记者 鲍亮亮
8月9日,正值三伏时节,大江奔流报道组走进了南京市江北新区的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在300米长、60米宽的总装车间里,流水线上的各个工位正有序忙碌着,时不时会有列车厢转运过来。
“我们主要从事城市轨道车辆、城际动车组、现代有轨电车以及铁路客车、重大核心部件等产品的生产制造。 ”公司党委宣传部企业文化主任王绍礼说,产品不仅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还出口亚洲、南美、非洲、中东及东欧等“一带一路”沿线15个国家和地区。 “去年,城际动车、地铁列车、铁路客车三类产品海外订单达到15亿元,今年上半年完成出口订单55亿元,均高于上年同期水平。 ”
中国高铁,是体现我国重大高端装备创新实力的一张名片。“你们看到那个转向架了吗?这是我们自主创新的代表。 ”王绍礼说,他们在引进高速动车组的基础上,通过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自主研制的城际动车组转向架,其设计、制造全部采用国际标准体系,成为公司掌握的重大核心技术,并形成标轨、宽轨、米轨等各个速度等级的转向架研发和制造平台,能满足全球不同用户的需求。“最新研制的永磁直驱转向架,成为国家最新一代的节能环保高效的新型转向架,实现转向架研发的又一次创新和超越。 ”
“我们出口印度孟买的地铁列车,是靠自主技术方案拿到订单的第一个项目,也是中国城轨车辆首次实现整车出口海外的项目。”总工程师施青松说,孟买地铁车辆设计从车体到牵引网络控制到制动再到转向架,实现整车自主集成设计,是完全意义上的自主集成创新,2010年5月交付,2014年6月全面投运,各项技术性能指标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获得了买家的高度好评。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我国首列25.5米空调双层旅客列车和准高速空调双层客车,首列时速180公里空调双层内燃动车组,首辆“和谐号”200公里CRH6型城际动车组……在自主科技创新的驱动下,中车浦镇公司把核心技术突破作为装备制造业跨越升级的“突破口”,诞生了一大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端新产品,最终掌握高铁、城际动车组以及城市轨道车辆的核心技术,形成自主品牌,实现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市场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自主创新也给这家1908年就创立的“百年老店”极大地市场回报:持续6年以28.6%的复合增长率快速成长,在我国大铁路客车市场占有率超过了60%,城轨市场在行业内名列前茅。 “在2011年前,我们一天只能生产3辆列车,现在一天产量是14辆,2008年到2014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8%。 ”王绍礼说,去年完成了2000多辆列车的订单,今年有望超过这一水平。
·记者手记·
只有夕阳技术,没有夕阳产业
在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采访期间,记者最大的感受就是“敢为人先,永远做更好”的创新精神,创新也给了这家企业丰厚的回报。这也给了安徽省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很大的启示和借鉴。
近年来,安徽省制造业发展成绩显著,但是与沪苏浙地区相比还存在短板,亟待转型升级。破解这一难题的钥匙,就是自主创新。
只有夕阳技术,没有夕阳产业。做大做强制造业,首要是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坚持需求导向和产业化方向,强化政策支持,一体化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管理创新,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和产业发展层次。唯如此,才能不断提升企业和产品的自身核心竞争力,在日益激烈的国内国际市场竞争中,胸怀朝阳,充满朝气,站稳脚跟,扩大份额,乃至越做越强。
新闻推荐
名人、名址是一种标志性的、具有高度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文化名片”,是一种珍贵的文化IP资源,用于旅游产品的开发,能形成难得...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