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儿庄古城,在寻梦路上何必浪迹天涯,古城就有乡愁
台儿庄俯瞰。通讯员高启民摄当硝烟逐渐散去,台儿庄这座承载着光荣记忆的古城,实现了华丽转身,变成了“一个寻梦的地方”。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这座风光秀美的古城中圆满着自己的梦想。其实从另一个角度看,曾经遍身创痕的台儿庄自身,何尝不是走在寻梦的路上。
本报记者李康宁
鼓角争鸣
换了小桥流水
8月初,“全国主流媒体聚焦中国大运河(台儿庄)新闻采风活动”正式在台儿庄古城拉开帷幕。来自全国50多家主流媒体的记者们,纷纷将镜头对准了台儿庄的小桥流水,亭台楼榭。
盛夏时节的高温,对这些背着“长枪短炮”的记者们而言,确实是挑战。但近水自生凉意,三十华里的河道蜿蜒不断,错落着一景又一景。大部分时间,都在频频按动快门的兴奋中过去了。
在战史博物馆里,一座铜像引起记者的分外关注。他是罗伯特·卡帕,全世界最著名的战地摄影记者之一。二战时,他在台儿庄跟随中国军队,拍下很多极其珍贵的镜头。很多无名英雄,在卡帕的镜头前留下最后的影像,令如今的我们有了凭吊的对象。
“如果你拍得不够好,是因为你离得不够近。”当年,罗伯特这么告诉后世的同行们。如今如此多的记者站在他的铜像前,在台儿庄的旧址之上,再去理解这句话,要深刻得多了。
战争不堪回忆,但英雄值得珍惜。今天吸引更多人来到这里,感受一下当年的氛围,引起更长久的思考,这就是历史馈赠给我们的力量。
那些天涯都在这里
台儿庄形成于秦汉,繁荣于明清。其兴旺的历史,与京杭大运河息息相关。据光绪版的《峄县志》记载,台儿庄“当南北孔道,商旅所萃,居民饶给,村镇之大,甲于一邑”。乾隆皇帝钦赐此处为“天下第一庄”,呈现出“商贾迤逦,入夜,一河渔火,歌声十里,夜不罢市”的繁荣景象。据说,当时的台儿庄各种文化荟萃,集合了秦晋文化、燕赵文化、淮扬文化、吴越文化等各种各样的流派,兼收并蓄异彩纷呈。
一位从安徽赶来的记者看到古城内的徽派建筑时,发出了由衷的赞叹。而天后宫里,遍身鎏金的妈祖神像,足足让福建的媒体人吃了一惊:“台儿庄的文化元素,实在太丰富了。”
古城之所以没有造一些“假古董”,是因为在重建之初,即确定了“留古、复古、扬古、用古”的原则。把古城的文化基因融入有形的建筑之中,让古城在原有面貌、形态、规制等历史基因上原真复活;对现有遗存全部保留,而且进行最严格的保护;同时,在文化挖掘上,追求原真性,寻找原物彰显出来的原貌。在设计上,遵循原空间和原尺度,呈现出原先的风貌。在建设上,采用原来材料、原有工艺、原籍工匠,保证重建的古城成为历史遗产。这一切苦心与匠心,打造出这座包罗万象又充满生机的古城。
全域旅游
让乡愁留在家乡
阿丽是台儿庄古城的一位船娘。她笑容腼腆,歌声清越。一桨一桨地摇动手臂,并没有影响到她的气息,依然收放自如。
她是台儿庄本地人,这份工作做得很舒心,“有种当明星的感觉”。台儿庄古城,让很多年轻人留在了家乡。一位本地导游告诉记者,虽然底薪不高,但算上提成收入,总起来看还是很可观的。“在家里,也能实现梦想。”
2010年“五一”,台儿庄古城迎来了第一批客人。八年来已经有超过3000万人次前来观光旅游。今年大年三十至初六,台儿庄古城接待游客量突破70万人次,同比增长51.26%。其中,大年初四当日游客量达13.2万人次,再创开园历史新高。
而从台儿庄古城开始,整个台儿庄都在改变。“景点旅游”正在越做越大,向“全域旅游”进发。
台儿庄有一段运河故道。这段曾经承载着航运任务的河道自从多年前“赋闲”以后,正在被开发为景区。双龙湖观鸟园里,有几十种、多达几千只的小动物,更是黑天鹅、白天鹅、灰雁、鸳鸯鸟等珍稀鸟类繁衍生息的天堂。在星罗棋布的池塘里,这些湿地精灵们在一起觅食,嬉戏,游客可以近距离地感受大自然的独特魅力。而运河湿地公园,则是荷塘的天下,亭亭袅袅的荷叶荷花,在微风中展现着自己的风致。
从古城重建引领城市转型,到“大旅游、大服务”的理念大行其道,崭新的台儿庄正走在通往梦想的道路上。
新闻推荐
本报综合消息今年参加高考的考生在查看报考指导时会发现,省内本科批高校关于学费的表述都是“学费待定”。早在今年3月份,...
安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