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安徽新闻> 正文

加快构建安徽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

安徽日报 2018-08-07 11:17 大字

李红梅 孙韩

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近日召开的安徽省委十届七次全会强调,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以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为总抓手,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推进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快形成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六大”体系。其中,指标体系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引导和指导地方和部门加快形成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其他五大体系的重要依据。

高质量发展及其对指标体系建设的要求

高质量发展是将实体经济作为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两大原则,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高质量发展的特征与要求,主要体现在:一是商品和服务质量持续提高。高质量发展就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个性化的需要。要通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推动供给体系和结构优化升级,满足消费升级需求。二是投入产出效率和经济效益提升。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是劳动、土地、资本、资源等要素的投入产出效率和微观主体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要注重内涵式发展,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三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高质量发展体现新发展理念,以创新带动质量效益的提高。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发展,用创新这把“钥匙”打开高质量发展之门。四是重大经济关系理顺。推进高质量发展,要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为重点,协调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系,进一步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五是绿色发展成为普遍形态。绿色发展是当今世界潮流,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要促进产业绿色化、生态自然化、环境清洁化发展,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实现经济活动过程和结果的“绿色化”和“生态化”。当前,安徽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新旧动能尚处于接续阶段,发展方式、经济结构、增长动力等距离高质量发展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从指标体系角度看,现有的指标体系多侧重于经济发展,对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环保、质量效益等方面的反映有待进一步提高;指标多为总量指标,体现结构调整、转型发展等方面的指标较少;指标体系仅局限于现有的发展状况,前瞻性、预警性体现不充分。这就需要加快构建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指标体系。

构建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的着力点

推动建立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能够为分析研判全省新经济新动能成长和质量效益提升等提供更加全面、准确、完整和及时的信息依据。结合安徽实际,可从以下方面构建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

优质的增长体系。为缩小发展差距,安徽经济仍需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但高质量发展的增长不再仅是“数字上的跃升”,而是一种有效率的、优质的增长。为此,可考虑从亩均GDP增速、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速高于GDP增速、规模以上工业亩均增加值增速高于工业平均增速、新兴经济增加值增速等加以衡量。

强劲的动力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需向改革创新要动力。为反映改革进展及成效,拟从民营经济占比、银行不良贷款率等考量。为反映企业创新活动的强度、效率和产业技术水平,可考虑选取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投入产出指数、25—34岁人口受过高等教育人数等指标。

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安徽企业多数尚处在“+互联网”阶段,关键核心部件多依赖进口,“高端产业低端化”现象突出,企业盈利能力弱。基于此,注重从新兴产业、中高端产品和产业等竞争力、发展潜力等角度出发,选取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中高端产品占比、机器人市场占有率等指标。

协调的区域体系。在区域整体发展效率和水平方面,注重考虑省内单个城市和全省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效率(增长率);在区域间发展水平比较方面,考虑安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与长三角其他省份及长江经济带沿线省份的产业结构比较,皖北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与全省对比等;在区域间发展差异方面,主要考虑用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值和增速)、泰尔指数等来衡量。

全面的共享体系。经济发展的成果要惠及于民,在设计此类指标时主要考虑城乡发展差距的缩小和生态人居环境的改善等。在城乡发展差距方面,主要考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包括创业培训、就业、入学等。在生态人居环境方面,主要考虑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食品安全、城市绿地、大型赛事等。

有效的市场体系。从要素流动方面的指标来衡量。资金方面,主要考虑融资渠道是否通畅、融资费率等。人力资源方面,主要考虑是否有相关人才引进政策、引进领军人物和高端人才团队、对双创就业的支持力度、引入返乡就业创业农民工人数等。同时,考虑以500强企业入皖个数、引进省外资金与外商直接投资等来衡量对外开放度。土地资源方面,考虑开发区投资强度、农村土地流转率等指标。

高效的制度体系。从“放管服”改革、商事制度改革来衡量。指标考虑为本级公共服务一日办结率、“只跑一次”事项占比,企业开办办理时间和成本、施工许可证办理时间和成本、税费缴纳、企业注销、民营企业等指标。

(作者单位:安徽省经济信息中心)

新闻推荐

农村户口在城镇出车祸, 保险如何赔?

市民姜某家住乡镇,他在市里开了一家服装店,属于个体工商户。2017年年底,在去店里途中的姜某被王某驾驶的机动车撞伤,去医院治...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