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安徽新闻> 正文

合肥一团队首次发现眼蝶新亚种 填补安徽地区黄环链眼蝶研究空白,获国际认可

合肥晚报 2018-08-06 01:09 大字

[摘要]填补安徽地区黄环链眼蝶研究空白,获国际认可

○图为大别山黄环链眼蝶(左、中)和吉林地区黄环链眼蝶(右) ○张世奇(左)和虞磊(右)

8月5日,安徽省珍稀鸟类保护工作者联合会副会长虞磊收到了德国专门研究鳞翅目的杂志Atalanta发来的论文刊登通知,这意味着他和他的团队发现的黄环链眼蝶大别山亚种得到了国际认可。

据了解,这也是安徽人首次发现的眼蝶新亚种,对研究大别山地区的动植物资源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首次发现

所谓黄环链眼蝶指的是眼蝶科链眼蝶属的一种蝴蝶,翅黑褐色,前翅有5个黑色圆斑,后翅有6个黑色圆斑,均围有黄色环。其中有一个圆斑较小,翅反面沿外缘有2条黄线。

据了解,黄环链眼蝶天性喜凉怕热,因此对生存环境的温度有较高的要求。世界上的黄环链眼蝶大多分布在欧洲及日本地区,而中国境内的黄环链眼蝶则基本分布在北京及北京以北区域。此次安徽新发现的黄环链眼蝶大别山亚种,从外形上而言更加接近日本北海道地区的黄环链眼蝶。

在虞磊制作的眼蝶标本中,记者看到了三只黄环链眼蝶,分别来自大别山和吉林地区。相比较之下,记者发现大别山地区的黄环链眼蝶身形较大,颜色较深,且翅上的黑色圆斑较小,和吉林地区的黄环链眼蝶有明显的区别。

虞磊告诉记者,之前意大利的蝴蝶专家波扎诺曾在大别山白马尖采集黄环链眼蝶标本。后来乌克兰研究蝴蝶的杂志编辑瓦蒂姆提什科洛维西无意看到了波扎诺拍摄的图片,提出了大别山地区存在黄环链眼蝶新亚种的猜想,并将它转达给了重庆自然博物馆的蝴蝶专家郎嵩云。但由于路途遥远,这个猜想始终没有得到进一步验证。

历时15年

提起虞磊和黄环链眼蝶大别山亚种的渊源,还得从15年前说起。2003年,虞磊在安徽大学生命科学院第一次见到了大别山地区的黄环链眼蝶标本,发现蝴蝶标本的外形和自己平时研究的黄环链眼蝶存在些许差异,于是赶赴大别山采集标本但并无收获。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虞磊带领团队数次上山寻找,但都无功而返。

“后来才知道一直没找到黄环链眼蝶有两个原因:一是我们去的时间不对,二是我们登山的海拔不够。”虞磊告诉记者,大别山地区的黄环链眼蝶一般只出现在6月份,再加上它们生性喜凉,一般都生活在海拔1200米以上的山区。

2017年6月8日,虞磊带领团队来到大别山鹞落坪地区,团队成员张世奇意外捕捉到了一只黄环链眼蝶,后面又陆续发现了几只黄环链眼蝶。通过制作标本研究,虞磊发现大别山地区的黄环链眼蝶和其他地区的眼蝶存在明显的差异,属于眼蝶新亚种。虞磊告诉记者,为了进一步验证自己的结论,后续将解剖大别山地区的黄环链眼蝶,进行分子实验,检测基因。

填补空白

此次发现的黄环链眼蝶大别山亚种填补了安徽地区黄环链眼蝶研究的空白,另外在大别山地区发现黄环链眼蝶新亚种也反映出当地的生态环境十分优异,对研究大别山地区的动植物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大别山作为具有上亿年历史的古山脉,是很多动植物栖息的天堂。黄环链眼蝶大别山亚种的发现,也为其他动植物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研究方向。”虞磊告诉记者,目前安徽地区的黄环链眼蝶十分稀少,且黄环链眼蝶对生存环境的要求较高,从虫卵到化蛹成蝶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暂时还不知道黄环链眼蝶以何种植物为食,自己将继续进行研究。实习生 朱世芸 合肥晚报 ZAKER合肥见习记者 卫晓敏 文/图/视频

新闻推荐

安徽严防集体土地流转“非农化”

新华社合肥8月4日电(记者姜刚)安徽省近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实施意见》,提出牢牢守住耕地红线,确...

安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