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我的贵人” ——作家陆天明做客《大湖之约》谈阅读和人生
[摘要]——作家陆天明做客《大湖之约》谈阅读和人生
他的反腐题材现实力作《苍天在上》、《大雪无痕》、《省委书记》曾被搬上银幕,影响了一代人。他在安徽当过农民,也支援过新疆建设,他的人生轨迹更像是一个人生逆袭励志故事。7月29日上午,著名作家、编剧陆天明做客第六十期“大湖之约——艺术名家大讲堂”,为大家带来了一场90分钟的文化大餐。
“人生有很多选择,
是安于现状还是奋斗?”
1958年,年仅14岁的陆天明响应号召,离开上海前往安徽省太平县三口乡(今黄山区三口镇),当过农民和小学教师。1964年,陆天明支边进疆,来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
陆天明告诉记者,当年摘棉花、种玉米等繁重的农活从清早一直持续到晚上,在当时生活条件极端艰苦的时候,他依然没有忘记阅读,每天坚持看书成为他的生活习惯。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党组织号召工农兵写作,以实际行动纪念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30周年。当时已经有七年没有进行文学写作的陆天明,创作了四幕话剧《扬帆万里》。
凭借《扬帆万里》的大获成功,陆天明随后被调到北京,进了广电部大院。而同期来的还有从北大荒调来的姜昆一家三口。
一部话剧,让陆天明从农场进了广电部大院,改变了人生命运,“阅读就是我的贵人,能去北京是我这么多年坚持阅读的结果。”
陆天明在讲座上不停地追问当下的年轻人,人生究竟应该怎样去过,引发了在场观众的共鸣,“人生要从海底往上走,有一种是甘心,在海底也可以活,海底也有小鱼小虾可以吃;还有一种是不甘心,要往海面上浮,因为要真正要做出一番事业,还是要浮出海面,看到整个大海的情况,决定自己的生存指标。”
陆天明表示,海底的诱惑和压力太大了,如今每个人都面临买房等各种压力,很多人因为生活压力,就在海底呆着,“你还有没有愿望从海底浮到海面上来看看这个世界,你到底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如果不甘心,想完善自己的人生,就要阅读。”
“要建设建筑大厦,
更要打造精神大厦”
陆天明表示,今天的中国高楼密布,但更为急迫的是要建设一座座精神大厦,“如果我们只有高楼、高铁、芯片、高档家用电器,没有精神大厦,中国仍然不可能成为强大的中国。在中国修建精神大厦,这不是一句空话,而是一件非常急迫的事情。”
当年在农场,纵使一个月38.92元的工资,陆天明依然会拿出14块钱,购买一套《汉书》。谈及中国的阅读现状,陆天明有些担忧:“中国现在读书、买书的人越来越少,这不是偶然。要做一个有信仰、有灵魂的人必须要读书,但是坚持很难。现在手机的诱惑太大了,但是手机获取的碎片信息决不能替代书籍对于灵魂的巡视。”
在陆天明看来,阅读书籍能让普通人与大师的灵魂对话,从而提高自我修养,提高境界。回到讲座的题目《在阅读中寻找自己的生存指标》,陆天明坦言,生存指标很复杂,很丰富,但唯一和最终的指标就是要做一个完美的人。
“好作品要说人话,
抓住人民心中之痛”
75岁高龄的陆天明仍然致力于现实主义作品的创作,历经五年准备,两年零九个月的写作,他创作的“中国三部曲”第一部作品《幸存者》于去年出版。现在,陆天明忙于电视剧《港珠澳大桥》的创作,接下来他将全力创作“中国三部曲”中后两部。
古稀之年仍在创作长篇小说的作家屈指可数,为何有如此动力?陆天明告诉记者:“我有一个想法,在有生之年,要把我几十年来对中国、中国人、中国社会、中国未来想说的话,给写出来。陈忠实说过,他的《白鹿原》是放在他棺材里的枕头书,那么‘中国三部曲\’就是我的枕头书。”
在他看来,好的现实主义作品唯一的标准就是对得起历史和人民,只为百姓说人话,要抓住人民心中之痛,“电影《我不是药神》为什么引起轰动,因为它抓住了人民心中之痛,表达了人民想说的话。真正的票房在这里,这是优秀艺术作品的唯一标准。”
合肥晚报 ZAKER合肥记者 周洪/文 高勇/图 实习生 王舒婷 李陈琼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从省教育招生考试院获悉,安徽省高招一本录取工作已经全部结束,二本批次将从今天开始正式录取。目前安徽省2018年...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