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安徽新闻> 正文

安徽省出台新政确保中小学教师收入不低于公务员教师待遇挂钩地方“钱袋子”

安徽日报农村版 2018-07-20 12:24 大字

本报讯 (星级记者 程茂枝)7月18日,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实行财政转移支付与中小学教师待遇优先保障政策落实挂钩的实施意见》,决定采取激励约束相结合的方式,实行四个挂钩,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

《实施意见》要求各地要加大投入,确保“两不减,一增长”。即确保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确保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保障财政教育投入持续稳定增长。同时要明确三个“优先方向”: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把中小学教师待遇作为公共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方向、作为各级财政教育资金的优先支出重点、作为统筹上级转移支付资金的优先安排领域。

为充分调动市县政府优先保障教师待遇的积极性,安徽省将采取激励约束相结合的方式,实行四个挂钩。一是与财政体制补助基数挂钩。对政策落实不到位、教育支出结构调整不到位,导致中小学教师待遇保障不到位的地区,扣减财政体制补助基数。二是与均衡性转移支付挂钩。对中小学教师待遇保障较好的地区,增加其均衡性转移支付规模;对中小学教师待遇保障不到位的地区,减少其均衡性转移支付规模。三是与调资转移支付增量挂钩。对中小学教师待遇保障较好的地区,增加其调资转移支付增量补助;对中小学教师待遇保障不到位的地区,扣减其调资转移支付增量补助。四是与教育转移支付挂钩。对中小学教师待遇保障较好的地区,增加相关教育转移支付补助;对中小学教师待遇保障不到位的地区,予以扣减。

《实施意见》还提出,坚持依法依规、实事求是、分级负责,切实压实各市县政府落实中小学教师待遇优先保障的主体责任,确保党和国家关于教师队伍建设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到位。同时,将中小学教师待遇优先保障纳入市县财政管理工作绩效考核,对依法依规、足额保障的地方和单位予以表扬,对落实保障不到位的予以约谈、通报,并依规问责、追责。

新闻链接

名词解释:财政转移支付,主要是指上下级预算主体之间按照法定的标准进行的财政资金的相互转移。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由财力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构成,主要用于弥补财政实力薄弱地区的财力缺口,重点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支农等公共服务领域,实现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能力的均等化。

新闻推荐

近期有场雨 下周仍高温

据省气象台最新预报,21日前安徽省晴热高温天气持续,大部分地区最高气温达35~38℃,局部超过39℃。22日起高温天气有所缓解。25...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